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规则:
六、录取规则
1、录取批次为高职高专批,最低录取控制线为高职高专线。
2、投档比例按照招生所在省份规定的投档比例执行。
3、在招生中执行省级招生委员会制订的各项加分政策。
4、我校按照招生省份的投档原则,对进档考生按考试成绩高低、志愿顺序录取。
福建省根据专业平行志愿原则按计划数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其他招生省份遵循该省投档录取原则,根据考生考试成绩、专业志愿顺序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按专业顺序投档录取时,当考生所报专业志愿均不能录取,如愿意服从专业调剂,从高分到低分随机调录到计划未满的专业直至满额。
5、艺术(美术)类考生在专业成绩和文化成绩都达到同批最低录取分数线上,按照考生综合分从高分到低分录取。美术类综合分=考生文考总分×40%+考生省级统考成绩×2.5×60%。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科) | 交通运输 | 道路运输类 |
广告艺术设计(专科) | 文化艺术 | 艺术设计类 |
工业互联网应用(专科) | 装备制造 | 自动化类 |
跨境电子商务(专科) | 财经商贸 | 电子商务类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科)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类 |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科)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类 |
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专科) | 财经商贸 | 工商管理类 |
现代通信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通信类 |
移动商务(专科) | 财经商贸 | 电子商务类 |
智能光电技术应用(专科) | 电子信息 | 电子信息类 |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科) | 资源环境与安全 | 测绘地理信息类 |
室内艺术设计(专科) | 文化艺术 | 艺术设计类 |
智能控制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自动化类 |
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科) | 交通运输 | 水上运输类 |
汽车智能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电子信息类 |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自动化类 |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电子信息类 |
建设工程管理(专科) | 土木建筑 | 建设工程管理类 |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科) | 文化艺术 | 艺术设计类 |
数字媒体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类 |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科)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类 |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汽车制造类 |
休闲服务与管理(专科) | 旅游 | 旅游类 |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电子信息类 |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科) | 新闻传播 | 广播影视类 |
影视动画(专科) | 新闻传播 | 广播影视类 |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科) | 旅游 | 旅游类 |
旅游管理(专科) | 旅游 | 旅游类 |
现代物流管理(专科) | 财经商贸 | 物流类 |
连锁经营与管理(专科) | 财经商贸 | 工商管理类 |
电子商务(专科) | 财经商贸 | 电子商务类 |
大数据与会计(专科) | 财经商贸 | 财务会计类 |
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专科) | 电子信息 | 电子信息类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电子信息类 |
软件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类 |
大数据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类 |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类 |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类 |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自动化类 |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自动化类 |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科) | 装备制造 | 机械设计制造类 |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科) | 装备制造 | 机械设计制造类 |
工程造价(专科) | 土木建筑 | 建设工程管理类 |
建筑工程技术(专科) | 土木建筑 | 土建施工类 |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科) | 土木建筑 | 建筑设计类 |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科) | 资源环境与安全 | 测绘地理信息类 |
大学录取结果一般需要14-30天公布,具体时间与录取批次、省份招考进度和高校类型密切相关。
录取结果公布时间的基本规律,高校录取结果公布周期主要分为三个关键阶段:
提前批(如强基计划、军事类院校):通常在高考结束后的7-10天内完成投档与结果公示;
本科批次:多数省份集中在高考后14-21天公布,部分省份因考生规模或政策差异可能延长至25天;
专科批次:一般在本科批次结束后15-30天内完成录取结果发布。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A档)建设单位、全国200所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福建省文明校园、福建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校,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商旅文创相结合,以信息技术和闽台合作为特色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由福建省教育厅进行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学校现有位于福州市区的龙腰校区、杜园校区以及位于平潭综合实验区、国际旅游岛的平潭新校区。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源于1906年创办的福建官立商业学堂和福州青年会书院,2003年2月由福建电子工业学校、福建工程学校、福建省商业学校等3所国家级重点中专合并升格成立,已有一百多年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培养了10万多名毕业生,校友遍布海内外,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唐仲璋、郑作新,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校名誉校长陈良惠等知名校友。1996年5月21日,习近平同志(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曾在学校合并前身之一的福建省商业学校九十周年校庆之际,为学校题词:“办出特色 再创辉煌”,成为学校坚持内涵发展、砥砺前行的根本动能和重要指南。
近年来,学校以服务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赶超、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为己任,坚持“以生为本,善学善行;以教为先,治益求精”的办学理念,明确“立足福建、融入平潭,打造支撑产业‘智变’、服务区域发展和两岸融合的‘信谷’,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提出质量办学、多元办学、人本办学的思路,秉承“厚德强能”校训,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为一所“产业发展重要引擎,人才培养全国一流,两岸职教合作前沿,社会声誉卓著的高水平高层次职业院校”,成为引领福建乃至全国职业教育的标杆。
学校现设有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文化创意与旅游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商贸管理学院、数字技术学院(数字产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共有46个办学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000多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在校生4800多人。
学校现有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个国家级职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国黄炎培“杰出教师奖”获得者,6名福建省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10名省级名师,3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3名省级专业带头人,省级劳模工作室1个,4名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福建青年五四奖章,3名福建省五一巾帼标兵和2名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人选,2名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还有100多人次在各级行指委及协会、学会任职。近年来,学校教职工共有431个市厅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立项,拥有217项授权专利、软著等知识产权成果(其中,专利120项、软著97项)。至2023年,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国家级首批“十四五规划教材”5本、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以及国家创新创业学院等国家级标志性成果100余项。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冰山”模型人才培养理念,创建“知识、技能、素质”三位并重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率先开展“实务专题制作”研究与实施,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截至目前,学校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上共有5200多人次获奖,其中,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0项、二等奖54项、三等奖70项;连续十四年蝉联福建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团体总分一等奖。近三年,学校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高职)”中位列福建省第1名、全国前列;先后入选全国职业院校育人成效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服务贡献典型学校60强、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100强、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100强、东部地区50所人才培养卓越高等职业学校。
学校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与京东方、京东、联想、广汽集团、中国联通、阿里巴巴、神州数码、新大陆集团、宁德时代、永辉集团、奇安信、星网锐捷、福耀玻璃、北京精雕、华航唯实公司、中锐等国内知名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产学研合作企业总数达300多家,校企联合开展“订单班”人才培养,共同建设、完善并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群,建有校内实训基地70个、校外实训基地200多家。其中,有5个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22个省级重点建设实训基地(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示范性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技能竞赛基地等)。
学校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开展大量的院校教育技术交流、学术科研交流、人员培训、学历提升、技术服务和技能鉴定工作,并与行业企业共建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5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2022年积极参与省级学分银行建设,逐步实施“书证融通”,搭建学分互认的“立交桥”;按照“管办分离”原则,规范办学行为,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落实高校办学主体责任;坚持育训并举,积极推进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不断优化办学和服务体系,拓展宽领域、多样化的职业培训服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内涵建设,创新办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和智力支撑;积极探索跨界融合多元办学主体,不断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服务地方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与水平不断提升,开发国家级的社区教学课程2门、论文获奖1篇、福建省终身教育提质培优重点课题1项;充分发挥“福建省公务员培训基地”、“福建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福建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八闽工匠学堂’合作院校”、“福州市互联网营销师培训基地”等平台作用,紧贴产业转型升级,积极组织各类技术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等级认定,服务乡村振兴,拓展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 。
学校充分利用区域与自身优势,致力打造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先行校,先后与20多所台湾技职院校建立“姊妹校”关系,双方在师生交流、专业建设、科研合作、短期研修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形式、深层次的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先后承办首届海峡两岸职业院校校长论坛、第四届海峡两岸应用技术类大学校长论坛等两岸教育交流论坛;引入台湾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包括借助台湾师范大学力量引入全球学习与测评发展中心(GLAD)的双师专业英文教学培训与PVQC认证(学生)两个考试认证中心项目,引进Moldex3d模流分析认证证书,2019年以来累计聘请20名台湾教师任全职、兼职教师。2020年获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专科生备案,成为福建省第一所获得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专科生备案的公办高职院校。2022年成为福建省开展依据台湾统测成绩招收台湾学生的试点院校之一。
学校坚持教育对外开放,发挥平潭岛海丝核心区地理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深化与东盟国家职教合作。入选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首批试点院校,引进Autodesk国际认证考证中心资源等33个,输出专业、课程标准和优质教学资源32个。2018年成立“中泰国际学院”和福建省高职院校首所海外分校“泰中国际学院”;2023年与巴基斯坦信德省技术教育委员会、阿里格尔技术学院,共同开展中巴“1+2”联合人才培养,成立“中巴国际学院”暨“中巴海丝学院”及巴基斯坦海外分校。学校目前已招收六届学历留学生和1期短期研习生,现在校留学生103人。完成两批次攻读马来西亚沙巴大学等学校博士学位的教师选派,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先后获得国际影响力50强、中泰职业技术教育和中巴教育国际合作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