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录取规则: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中药学(专科) | 医药卫生 | 中医药类 |
智能医疗装备技术(专科) | 食品药品与粮食 | 药品与医疗器械类 |
中药材生产与加工(专科) | 医药卫生 | 中医药类 |
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专科) | 公共管理与服务 | 公共服务类 |
康复辅助器具技术(专科) | 医药卫生 | 康复治疗类 |
健身指导与管理(专科) | 教育与体育 | 体育类 |
老年保健与管理(专科) | 医药卫生 | 健康管理与促进类 |
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科) | 医药卫生 | 康复治疗类 |
休闲体育(专科) | 教育与体育 | 体育类 |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科) | 医药卫生 | 健康管理与促进类 |
医学美容技术(专科) | 医药卫生 | 医学技术类 |
药品生产技术(专科) | 食品药品与粮食 | 药品与医疗器械类 |
卫生信息管理(专科) |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卫生管理类 |
口腔医学技术(专科) | 医药卫生 | 医学技术类 |
康复治疗技术(专科) | 医药卫生 | 康复治疗类 |
眼视光技术(专科) | 医药卫生 | 眼视光类 |
医学影像技术(专科) | 医药卫生 | 医学技术类 |
医学检验技术(专科) | 医药卫生 | 医学技术类 |
药学(专科) | 医药卫生 | 药学类 |
助产(专科) | 医药卫生 | 护理类 |
护理(专科) | 医药卫生 | 护理类 |
针灸推拿(专科) | 医药卫生 | 中医药类 |
临床医学(专科)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类 |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科) | 食品药品与粮食 | 药品与医疗器械类 |
高考录取结果公布时间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具体时间因省份、录取批次而异,本科批通常在7月中下旬公布,考生可通过省级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
高考录取结果公布时间规律
高考录取结果公布遵循分批次原则。全国各省份录取批次可分为提前批(含强基计划、专项计划等)、本科批(包含普通本科批、特殊类型招生)、专科批,时间跨度为7月上旬至8月中旬:
提前批录取结果:通常在高考成绩公布后10-15天陆续公布,包含军事类、艺术类、公费师范生等特殊类型招生;
本科普通批:多数省份集中在7月15日-30日开放查询,重点大学录取结果多在中旬后段公布;
专科批录取结果:一般于8月1日-20日发布,部分省份可能延迟至8月底。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为公办普通高等学校,主要实施专科层次医药卫生高等职业教育,现有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作为附属医院,形成了“一校两附院”运行体制。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青年优秀服务组织”“四川省平安校园先进单位”“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健康学校建设单位”“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四川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培育单位”“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四川省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四川省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四川省第二批现代产业学院培育项目”。
学校地处享有“江姐故里”“千年盐都”“恐龙之乡”“中国灯城”美誉的自贡,占地面积900余亩,固定资产总值2.84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6亿元,馆藏纸质图书63.1万册。现设党政机构18个、教学机构7个、科研机构2个、教辅机构4个,开设有临床医学、针灸推拿、护理、康复治疗技术等24个专业和2个专业方向。现有在校生10478人,专任教师532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位占比55%)。
升格以来,学校先后立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省科技厅自然基金项目2项、省教育厅项目62项、其他厅市级项目252项、校培育项目317项,发表学术论文1300余篇,授权专利155件。教职工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厅市级科研成果奖56项。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大赛荣誉270余项(其中国家级60余项),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保持在92%以上。
学校对外合作持续深化。牵头成立四川省康复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卫生康复职教集团,发起成立川渝康复职业教育创新联盟,共建共管运动与健康创新研究中心、足部辅具实践研究基地。现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等优质实习基地100余个。与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四川省康复医院)、四川杏林医药连锁责任公司、德林义肢康复器材(成都)有限公司等40家企业紧密合作。与韩国新罗大学、泰国西那瓦大学、马来西亚英迪国际大学等国(境)外高校签订合作备忘录,招收外国留学生,国际交流合作持续开展。
站在新的百年历史起点,学校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