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录取规则: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录取规则
第四章 录取原则
第九条 符合国家
高考报名条件,参加本年度高考的考生,黑龙江省根据考生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所报专业志愿顺序确定录取专业,对于分数相同的考生按照数、语、外单科成绩顺序进行录取,外省按考生所在省招生主管部门规定录取原则执行。
一、投档比例
按照各省招生办制定的投档比例接受投档。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根据省份模拟投档情况,调阅考生档案。录取时,学院可以根据报考的生源数量情况对各省、区的
招生计划进行适当调整。
二、专业志愿的调剂
学院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有关文件的规定,按照学院在生源所在地的分专业招生计划以及按考生成绩由高到低排序录取,对于所报专业志愿均不能满足且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按高分到低分顺序调剂到计划未满的专业,若不服从专业调剂,将予以退档处理。
第十条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结合我院专业培养要求,考生符合国家制定的体检标准。学院对入学新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复查。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科) | 交通运输 | 道路运输类 |
广告艺术设计(专科) | 文化艺术 | 艺术设计类 |
跨境电子商务(专科) | 财经商贸 | 电子商务类 |
食用菌生产与加工技术(专科) | 农林牧渔 | 农业类 |
宠物医疗技术(专科) | 农林牧渔 | 畜牧业类 |
现代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科) | 农林牧渔 | 农业类 |
宠物养护与驯导(专科) | 农林牧渔 | 畜牧业类 |
风景园林设计(专科) | 土木建筑 | 建筑设计类 |
金融服务与管理(专科) | 财经商贸 | 金融类 |
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科) | 食品药品与粮食 | 食品类 |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科) | 医药卫生 | 健康管理与促进类 |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自动化类 |
动漫制作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类 |
建筑室内设计(专科) | 土木建筑 | 建筑设计类 |
健康管理(专科) | 医药卫生 | 健康管理与促进类 |
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专科) | 财经商贸 | 电子商务类 |
药品生产技术(专科) | 食品药品与粮食 | 药品与医疗器械类 |
绿色食品生产技术(专科) | 农林牧渔 | 农业类 |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汽车制造类 |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电子信息类 |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科) | 新闻传播 | 广播影视类 |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科) | 旅游 | 旅游类 |
旅游管理(专科) | 旅游 | 旅游类 |
现代物流管理(专科) | 财经商贸 | 物流类 |
电子商务(专科) | 财经商贸 | 电子商务类 |
市场营销(专科) | 财经商贸 | 工商管理类 |
大数据与会计(专科) | 财经商贸 | 财务会计类 |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科) | 财经商贸 | 财务会计类 |
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科) | 食品药品与粮食 | 食品类 |
软件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类 |
大数据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类 |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类 |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类 |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自动化类 |
数控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机械设计制造类 |
水利工程(专科) | 水利 | 水利工程与管理类 |
工程造价(专科) | 土木建筑 | 建设工程管理类 |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科) | 食品药品与粮食 | 药品与医疗器械类 |
中药制药(专科) | 医药卫生 | 中医药类 |
生物制药技术(专科) | 食品药品与粮食 | 药品与医疗器械类 |
关务与外贸服务(专科) | 财经商贸 | 经济贸易类 |
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专科) | 农林牧渔 | 农业类 |
动物医学(专科) | 农林牧渔 | 畜牧业类 |
畜牧兽医(专科) | 农林牧渔 | 畜牧业类 |
园艺技术(专科) | 农林牧渔 | 农业类 |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科) | 农林牧渔 | 农业类 |
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专科) | 农林牧渔 | 农业类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大学录取结果一般需要14-30天公布,具体时间与录取批次、省份招考进度和高校类型密切相关。
录取结果公布时间的基本规律,高校录取结果公布周期主要分为三个关键阶段:
提前批(如强基计划、军事类院校):通常在高考结束后的7-10天内完成投档与结果公示;
本科批次:多数省份集中在高考后14-21天公布,部分省份因考生规模或政策差异可能延长至25天;
专科批次:一般在本科批次结束后15-30天内完成录取结果发布。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简介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东北农学院牡丹江分院(本科建制),1962年调整为中专,2002年晋升为高职院校。2019年隶属关系由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转为黑龙江省教育厅。学院坚守乡村办学65载,始终坚持“立足乡村办学、倾心于农业职业教育、零距离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坚持“不更名不去农、不搬迁不进城”,与周边农业市(县)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积淀形成了“学校在农村、课堂在田间、教研在基地、成果进农家”的办学特色。
学院2007年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优秀评估,2008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立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单位,2017年获批黑龙江省高水平高职院校,2019年获批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学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A档专业群立项单位,同时入选教育部与联合国儿基会青少年“核心能力提升”项目牵头单位、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首批试点院校、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1+X”试点院校、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校、省级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省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校、省级课程思政改革示范校和省级文明校园。入选农业部国家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全国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入选科技部对俄外向型星火产业科技培训基地、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国家级星创天地,入选人社部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学院占地12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5.36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49亿元。学院现有教职工535人,专任教师399人。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改革示范团队3个、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1个、省级团队17个,入选农业农村部“名师名课”项目1人、享受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3人、省级名师(优秀教师、思政名师等)20人,省级高层次人才7人。教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5项。
学院瞄准产业链建强涉农专业群,分类培养乡村振兴人才。设有7个系部,紧密对接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产业链建设了现代农业、现代畜牧、绿色食品、农业经济贸易、农业信息化五大涉农专业群,入选国家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3个。开设高职专业45个,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0895人。获批国家级重点(骨干)专业10个、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1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8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1个。主持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级课程11门、省级课程50门。成立了大北农现代农牧产业学院、阿里巴巴农村电商学院、农经新道数智农商产业学院、俄速通跨境贸易学院、乡村振兴发展研究院、乡村治理咨询服务中心等服务平台,入选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2个,近五年培养涉农专业毕业生1万余人,年培训农民1万余人。与牡丹江市及四县两区、甘南、宾县等九个地方组织部门共招、共育、共管,培养农村基层干部1871人,培育农村种养大户、合作社带头人3500余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精准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带得动的“永久牌”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学院获批黑龙江省首批大学生就业示范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和贫困劳动力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 。
学院坚持深化产教融合,做强“研创服”平台,与300余家行业企业密切合作,牵头成立黑龙江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入选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现有涉农类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3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4个、国家级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4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5个、省级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6个、省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3个。携手中国科学院、省农科院等,承担粮食丰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作培育农作物新品种27个,推进技术成果转化等示范项目10项,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1个,获省农业科技进步奖19项 。
学院坚持打通服务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积极开展“百村千社万户”公益助农行动,依托38名省市级科技特派员组建团队,将服务延伸到20余个县市、145个村屯、1870个合作社,跟踪服务农业科技示范户1万余户,服务中小微企业55家。实施“对口服务边境县农业发展”行动,选派干部驻村扶贫、驻县援边,助推了边疆大省强农富农和产业兴旺。广泛开展校地共建,助力温春镇创建国家级建制镇示范试点和省级农业示范园区项目,助力西安区获批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助力牡丹江地区农民收入连续19年领跑全省。学院先后荣获省政府粮食生产贡献奖、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先进集体、省级服务“三农”先进集体、省科技创新创业共享型服务平台先进集体等荣誉,成为区域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技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