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建筑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长春建筑学院录取规则:
录取规则
1.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投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0%-120%以内;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0%-105%以内。如生源省份投档比例有特殊规定,按生源省投档比例要求执行。
2.对于进档考生,在专业志愿优先的前提下,按照投档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专业清)。若多名考生等效分数相同时,按生源地投档成绩排序规则进行排序,成绩高者优先录取。如考生所报专业志愿未能录取时,服从专业调剂者,在所有专业志愿考生录取结束后,将其调剂到未录满的专业,不服从专业调剂者,作退档处理。
我校在河南省艺术类投档成绩计算办法按照河南省《河南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的通知》规定,选择的是:考生文化课成绩×50%+考生专业省统考成绩/300×750×50%;计算公式为:高考文化课成绩×0.5+专业省统考成绩×1.25,综合分保留两位小数后仍相同的,依次按照语文成绩,数学成绩排序。
3.学校承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依据国家招生文件给予特殊考生的加分政策,对享受政策性加分或者降分投档的考生,按所在省(市、区)招生考试机构的规定投档。
4.学校在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广东、湖北、湖南、河北、重庆、辽宁、江苏、福建、贵州、吉林、甘肃、江西、广西、安徽、黑龙江等高考综合改革省(市、区)录取原则除遵循以上条款外,考生选考科目按照所在生源地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学校选考科目为准;如果录取原则与生源地招生主管部门制定的招生录取政策有冲突,按照当地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当年招生录取政策执行。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智慧交通(本科) | 工学 | 交通运输类 |
人工智能(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机器人工程(本科) | 工学 | 自动化类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工艺美术(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公共艺术(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产品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环境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城乡规划(本科) | 工学 | 建筑类 |
信息安全(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艺术与科技(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电气类 |
物联网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动画(本科) | 艺术学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风景园林(本科) | 工学 | 建筑类 |
园林(本科) | 农学 | 林学类 |
交通工程(本科) | 工学 | 交通运输类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建筑学(本科) | 工学 | 建筑类 |
土木工程(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护理学(本科) | 医学 | 护理学类 |
康复治疗学(本科) | 医学 | 医学技术类 |
数字媒体艺术(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自动化类 |
通信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安全工程(本科) | 工学 |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
环境工程(本科) | 工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测绘工程(本科) | 工学 | 测绘类 |
文化产业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电子商务(本科) | 管理学 | 电子商务类 |
财务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工商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工程造价(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广告学(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工程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高考报考后,录取结果通常在填报志愿后的一段时间内公布。根据历年的情况,具体时间如下:
1. 提前批次:预计在7月上旬就可以查询到录取结果。提前批次是高考志愿中最早进行的一批,因此录取结果也会相对较早出来。
2. 本科批:预计在填报志愿后25天左右可以查到录取结果。本科批通常在提前批次之后进行。
3. 专科批次:专科批次的录取结果通常会在填报后的5-7天或10天左右公布,具体取决于所在省份的录取规则。
需要注意的是,各个省之间公布时间有差异,具体还是以当地招生办出的公告为准。此外,每年招生期间,有些骗子可能会利用家长和考生对录取信息不了解的空子,因此考生不要轻易将自己的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信息泄露给别人,所有考生均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自己的录取状态。
长春建筑学院始建于2000年,原名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确认为独立学院;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并更名为长春建筑学院;2015年获批吉林省首批整体转型发展试点校;2017年被吉林省确定为硕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是吉林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2025年荣居校友会中国民办大学排名(Ⅰ类)第12位,跻身全国12强。
一、办学思路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以人为本、突出特色、从严培育、质量立校”办学理念,发扬“和衷共济、追求一流”办学精神,坚持“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学目标定位,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路径,稳步实施“三个三”发展战略,不断开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二、基本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奢岭、高新两个校区,奢岭校区坐落在5A级风景区——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南端,风景秀美幽静,生态环境宜人;高新校区坐落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廊桥台榭,错落有致。校园总占地面积700686m2,总建筑面积396107.53m2,其中教学行政用房257228.98m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3317万元,馆藏图书146.8万册;教学单位14个,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6001人。
三、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45个,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管、文、农、艺、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建设格局。学校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链、创新链发展,构建了土木建筑、人工智能、艺术设计、工程管理、电气信息和健康福祉类6大对口服务专业集群,形成了“数字文创设计”“智慧康养与智能建筑”优势学科(群),推动了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现有省级优势特色学科1个、省级特色高水平学科(群)2个、首批省级一流学科联合创新平台4个;省级专业特色学院1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A类特色高水平专业2个、省级一流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育计划试点专业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环境设计、工程造价专业双双雄踞校友会2025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应用型)第一(6★,A++)。
四、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75人,外聘教师448人,折合教师总数为899人。专任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224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505人,双师双能型教师130人。学校全面深化人事人才综合改革,持续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现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3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拔尖创新人才3人、省级长白山技能名师2人、省级教指委专家7人、长春市“师德标兵”3人;省级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个。
五、人才培养
学校聚焦“四新”建设,发挥建筑行业特色优势,紧密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建设布局,大力深化校企协同、产教融合,创新实施职场实态、岗课赛证、定制班实岗化、现代产业学院、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产学结合企业实践“六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了一大批工程设计能力强、施工管理能力强、行业适应能力强的“三强”人才,形成了“下得去、用得上、信得过、干得好”的长建品牌。现有一流课程国家级1门、省级12门,省级精品课4门、省级学科育人示范课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级1个、省级5个,省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级首批紧缺人才培养定制班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1个。
六、科学研究
学校加强科研工作顶层设计,紧抓创新机遇,开展有组织科研。现有国家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群1个、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1项,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重点科研平台省级20个、校级11个,省级高校创新团队1个。近三年,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83项,发表中文核心以上高水平学术论文131篇,授权专利123项;获省部级科研奖项35项,其中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科技成果转化32项,获吉林省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学校重点打造“人工智能联合研发中心”和“生命健康联合研发中心”,构建了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的“国家级园区+中心+产业需求”一体化发展模式,促进了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
七、党建工作
学校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办学治校的全领域全过程,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创新建立了“1153”党建工作机制,即强化1个政治核心作用、坚持1个融合发展方向、树立5个“党建+”工作品牌、打造3项领航工程。加强顶层设计,破解工作难题,不断推动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更加坚强有力,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获批吉林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现有全国党建双创样板支部1个,吉林省党建双创标杆院系2个,吉林省党建优秀特色品牌项目1个,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1个。
新时代的长春建筑学院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聚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创新求提升,持续增强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在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征程中勇毅前行,为新时代吉林省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贡献长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