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录取规则: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录取规则
【录取规则】
(1)相关科目成绩不作要求;
(2)平行志愿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原则录取;
(3)对加分或降分考生按国家及各省(市、自治区)的有关规定执行;
(4)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兼顾考生志愿及相关科目成绩;
(5)省外录取批次按各省(市、自治区)教育考试院规定执行。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电子商务(高职本科) | 财经商贸 | 电子商务类 |
大数据与会计(高职本科) | 财经商贸 | 财务会计类 |
人工智能工程技术(高职本科)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类 |
数字媒体技术(高职本科)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类 |
物联网工程技术(高职本科) | 电子信息 | 电子信息类 |
数字印刷工程(高职本科) | 轻工纺织 | 印刷类 |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高职本科) | 生物与化工 | 化工技术类 |
现代精细化工技术(高职本科) | 生物与化工 | 化工技术类 |
化工智能制造工程技术(高职本科) | 生物与化工 | 化工技术类 |
应用化工技术(高职本科) | 生物与化工 | 化工技术类 |
汽车工程技术(高职本科) | 装备制造 | 汽车制造类 |
现代测控工程技术(高职本科) | 装备制造 | 自动化类 |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高职本科) | 装备制造 | 自动化类 |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高职本科) | 装备制造 | 机械设计制造类 |
建筑工程(高职本科) | 土木建筑 | 土建施工类 |
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高职本科) | 能源动力与材料 | 非金属材料类 |
安全工程技术(高职本科) | 资源环境与安全 | 安全类 |
煤炭清洁利用工程(高职本科) | 资源环境与安全 | 煤炭类 |
油气储运工程(高职本科) | 资源环境与安全 | 石油与天然气类 |
测绘工程技术(高职本科) | 资源环境与安全 | 测绘地理信息类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大学录取结果通常在填报志愿后15天到一个月内公布,具体时间因批次而异,查询方式包括学校官网、教育考试院网站等。
录取结果公布时间与批次关联
高考录取批次主要分为提前批、本科批、高职专科批四类,各批次公布时间不同:
本科提前批:最早可在7月上旬查询结果,一般在填报志愿后约15天。
本科批:录取结果在7月中旬陆续公布,周期约25天。
高职专科批:录取结果发布时间较晚,通常为7月底至8月中旬,需一个月左右。
具体日期需以各省招生办公布的时间为准,考生可通过官方渠道关注动态。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简介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坐落在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美丽的黄河之滨——金城兰州。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6年,其前身与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炼油厂和第一座化学工业基地相伴而生,1999年转制为甘肃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办高职院校。2021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整合相关院校办学资源,设置公办本科层次的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学校现有西固东校区、西固西校区、新区校区和白银校区四个校区,设16个学院(教学部)。学校总建筑面积8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22亿元,建有校内实训基地76个、实验实训室275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86个,有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6个、国家示范性虚拟仿真培育基地1个。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册学生26830名,有在编教职工1235人,专任教师1062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52%,博士82人,“双师型”教师占比74%。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2个,“万人计划”名师1名,技能大师2人,全国技术能手4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黄炎培杰出校长2人、杰出教师6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1人。建成国家示范职教集团1个、协同创新中心1个、“双师型”师资培养培训基地5个,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
学校主动对接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聚焦石化行业和区域产业链,实施“中-高-本”一体化办学,现有国家高水平专业群1个、示范骨干专业14个,省级“双高计划”建设专业群2个,建成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形成了“国-省-校”三级十大专业群协同发展体系,牵头成立兰州新区产教联合体、全国绿色化工和先进高分子材料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甘肃化工产业研究院,与中石油等头部企业深度合作,校企共建实质性运行研发机构12个、产业学院12个。构建起有效支撑国家支柱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体系,成为国内重要的石油化工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学校坚持实施师资能力和拔尖学生素质“双提升”工程,师生获省级及以上奖项共1159项,其中国家级419项,实现了我省职业教育领域教师教学能力国赛一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双突破”。制订国家级教学标准1项,主持建成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获国家职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1门等标志性成果。入选“十三五”“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26种。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超过95%,形成了高起薪、高成长性、高对口率、高稳定性和高满意度的“五高”就业品牌。累计培养了以“铁人”王进喜、大国工匠张恒珍为代表的24万余名技术技能型人才,被誉为新中国石化职业教育的“工匠摇篮”。
学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国家首批28所示范校、国家优质院校、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甘肃“双一流”大学建设单位,挂牌成立了甘肃工业技师学院、甘肃石化技师学院,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中国十大最具特色职业院校”“中国十大最具就业力职业院校”“全国职业院校思政工作50强”“全国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贡献50强”“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首批‘1+X’试点院校”“全国院校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煤炭教育先进单位”“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甘肃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面向未来,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科教融汇,坚持“党建引领、人才支撑、双轮驱动、绩效导向、监督保障”工作思路,积极推进本科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培养富有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建设“西部旗帜、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国特色职业技术大学,打造“技能甘肃”职教品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