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西中医药大学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文/空心人

广西中医药大学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广西中医药大学录取规则:

广西中医药大学录取规则

x第四章 录取规则
第十条 招生录取工作执行教育部规定的“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统一组织下进行。
第十一条 招生计划、录取结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向考生公布。
第十二条 我校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的规定确定投档比例。
第十三条 我校采用“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专业分配录取,不设专业级差。
如果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无法被录取,但服从专业调剂的,我校将根据分数和调剂志愿调剂至尚未完成计划的专业,高考成绩无法满足所填报的专业志愿,又不服从调剂(或无法满足调剂志愿)的,作退档处理。
各批次首次投档录取结束后,若仍有部分专业未完成计划,在征得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同意后,向社会公布未完成招生计划的专业和缺额,进行“征集志愿”录取。若生源仍不足,我校可以将剩余的招生计划调配至生源充足的省市安排录取。
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不录取无该专业志愿(含调剂志愿)的考生。
第十四条 对同分考生,首先比较生源省份考生高考位次为准,位次靠前者优先录取;无排位的,则执行考生生源省份确定的同分排序规则。如生源省份未做要求,则以“语文、数学、英语”先后顺序按成绩高低进行排序择优录取。
第十五条 我校不接受任何能够按正常程序投档录取的考生提出的退档要求。
第十六条 对于生源地为已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地区的考生(含高水平运动队考生),选考科目必须与报考专业要求相一致。我校录取时按相应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公布的方案及有关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 我校执行教育部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加分与降分的政策规定,并在分配专业时计入总分。
第十八条 我校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考生身体情况有该意见中“学校可以不予录取”和“学校有关专业可不予录取”所涉情况的,我校原则上不予录取。另从人才培养、就业工作岗位要求的特殊性考虑,对考生身体状况提出以下要求:
有以下情况者我校不予录取:
(一) 患色盲、色弱者(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除外)。
(二) 护理学、助产学、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及护理(高职)等专业女生身高未达到155cm(含)以上、男生未达到165cm(含)以上者。
(三) 患有重症或难治性癫痫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未治愈、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和依赖者。
(四) 助产学专业仅招收女性考生。
有以下情况者不宜就读我校相关专业:
(一) 任何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800度者,一眼失明另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400度者不宜报读我校医学类专业。
(二) 斜视、嗅觉迟钝、口吃者不宜报读我校医学类专业。
(三) 肢体残疾、行动不便以及面部有明显缺陷者不宜报考我校医学类专业。
(四) 女生身高未达155cm、男生身高未达160cm,体弱无力及患晕血症者不宜报读我校中医骨伤科学专业。
(五)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不宜报读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新生入学时进行体检复查,对复查不合格者,我校将视不同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第十九条 中医学(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专业安排在本科提前批录取,针灸推拿(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安排在高职高专提前批录取,面向广西招生,录取规则为:
(一)按照“生源地分数优先”原则录取定向服务县(市、区)计划招生科类(文科或理科)生源。
(二)同县(市、区)内计划招生科类生源不足,但有另一科类生源的,按照分数优先原则调剂录取另一科类生源。
(三)如定向服务县(市、区)内生源不足,则在同一地级市范围内按科类优先、分数优先的顺序调剂录取。
(四)在同一地级市内调剂录取仍未能完成计划的,在征得上级招生主管部门同意后,向社会公布未完成计划的缺额,进行“征集志愿”录取直至完成招生计划。
学生被录取后,须与我校签订《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教育协议书》并与定向服务地的县(市、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签署定向就业协议,经我校审核无误后方可获得录取通知书。
第二十条 我校同时招收免费少数民族预科生和少数民族预科生,预科学习阶段学制为一年。
被录取的预科生到广西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学习一年,学习期满后我校将按《广西中医药大学预科直升学生专业管理暂行规定》分配到相关本科专业学习。
第二十一条 我校具有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资格,招收武术和羽毛球项目考生。按照《广西中医药大学2020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规定进行招录工作。高水平运动队招生项目招生不安排分省分专业计划,不认可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
第二十二条 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入学一年后将按照《广西中医药大学大类招生专业方向分流实施细则》分为预防医学(预防医学班)和预防医学(妇幼保健班)(30人以上成班,不足30人不分班),毕业后颁发预防医学专业毕业证书。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报到入学后即按学校组织的时事政治考核成绩并结合学生意向分为健康服务与管理(健康服务管理班)和健康服务与管理(医药卫生事业管理班),毕业后颁发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证书。
第二十三条 我校与一批在国内医药健康行业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招收高职层次中药学、药学、医学美容技术3个专业校企合作班。第一学年结束前,按学校《广西中医药大学高职校企合作班培养工作实施方案》确定学生的联合培养企业、毕业实习和就业等事宜。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在联合培养企业毕业实习一年,学生毕业后,由培养企业安排在本单位就业,毕业生在岗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
第二十四条 新生须按所录取专业报到入学,不予调整专业。确有转专业需求的,本科学生按《广西中医药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细则》执行,高职(专科)学生按照《广西中医药大学高职学生转专业实施细则》执行。
第二十五条 新生入学后,我校将按《广西中医药大学本科、高职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工作实施细则(试行)》进行入学资格审查。审查不合格者,我校将视不同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广西中医药大学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专业大类专业小类
中医骨伤科学(本科)医学中医学类
中医儿科学(本科)医学中医学类
中医养生学(本科)医学中医学类
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管理学公共管理类
中医康复学(本科)医学中医学类
助产学(本科)医学护理学类
医学检验技术(本科)医学医学技术类
壮医学(本科)医学中医学类
医学影像技术(本科)医学医学技术类
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工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制药工程(本科)工学化工与制药类
中药学(本科)医学中药学类
药学(本科)医学药学类
护理学(本科)医学护理学类
针灸推拿学(本科)医学中医学类
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医学中西医结合类
中医学(本科)医学中医学类
口腔医学(本科)医学口腔医学类
康复治疗学(本科)医学医学技术类
临床医学(本科)医学临床医学类
预防医学(本科)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管理学公共管理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广西中医药大学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大学志愿填报后,录取结果一般在10-15天内可查询,不同批次、地区和院校的具体时间有所差异

1、录取结果查询时间差异

录取批次决定查询周期。高考录取按批次进行(如提前批、本科批、专科批),各批次填报与录取时间不同。例如,强基计划录取结果可能在一周内公布,而本科普通批通常需10-15天。

2、省份和招生政策影响进度。不同省份的录取进度受考生数量、招录流程复杂度影响,例如人口大省的本科批结果可能晚于其他省份1-2天。2025年起全国多地实施新高考政策,合并录取批次后,部分省份的查询时间可能相对集中。

广西中医药大学简介

广西中医药大学的办学基础为1934年成立的广西省立南宁区医药研究所,建校于1956年,1958年更名为广西中医专科学校,1964年升格为广西中医学院,1970年南宁医学专科学校并入,201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是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高校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高校。

学校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医、理、工、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产学研医紧密结合、对外交流合作优势突出,有仙葫、明秀、北湖3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300多亩。设有16个学院,3个直属公共教学部。有15所附属医院(其中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2所),1所附设中医学校,1家制药有限公司,1所独立学院。有重阳城老年公寓等一批在全国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产学研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大力实施“人才强校、质量兴校”战略。学校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144人,有博士生导师81人、硕士生导师856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53.8%。拥有一批国家级、省级、厅级、校级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项目),近五年有58人次获得国家级人才项目或荣誉称号,124人次获得省级人才项目或荣誉称号。有国医大师3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1人、全国名中医4人、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54人,青年岐黄学者5人,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8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中共中央组织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7人等。

人才培养质量快速提升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000多人,有本科专业25个,其中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40门,自治区级优质特色专业(群)9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一体化建设项目8个。国家级中药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自治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自治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1个。毕业生就业率、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总体稳定,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已连续15年荣获“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突出单位”称号。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25项,完成教育部专业认证4个。

学科建设稳步发展

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3个,是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1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2个;有广西一流学科3个,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4个,广西重点学科6个,广西民族院校特色学科2个;广西中医药重点学科(含培育)55个。在2022年最新的ESI排名中,学校临床医学学科进入全球前1%。

科学研究成果丰硕

学校以中医药、壮瑶医药研究为重点,与自治区科技厅签约设立广西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壮瑶药联合专项,牵头申报广西中药民族药产业科技专项,助推广西中医药千亿元产业发展。

加强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广西中医药科学实验中心是全国中医药民族医药最大的创新共享平台之一。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3个、中医药科研三级重点实验室4个,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5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8个,广西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含培育)4个。现有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2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广西协同创新中心3个、广西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广西知识产权培训基地1个、广西科技创新服务提供机构1个;获批“中国-东盟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国际创新中心”“北部湾经济区中医药产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华南分中心”等人才专项3项。

2018年以来,学校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220项;获得项目立项3256项,合同资助经费30866.567万元。发表学术论文9584篇,其中SCI 论文1201篇;出版著作235部。有效授权发明专利240件,实用新型专利471件,外观设计专利20件。获得厅局级及以上奖项186项,其中作为主要完成单位参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

社会服务优势明显

学校以科技成果服务于东盟国家、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以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为载体,全面推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学校受政府委托编制《广西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并积极参与政府起草《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决定》《壮瑶医药振兴计划》等系列中医药、壮瑶医药相关文件,帮助玉林市、贺州市、上林县等编制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等发展规划,积极开展壮瑶药质量标准研究和广西中药民族药资源普查,为实现广西医药千亿元产业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助推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

2018年至2022年,学校共22名教师被选派为国家、自治区级乡村科技特派员,服务期间,实地科技服务共计1330余天(含往返),开展技术培训120余次、开展医疗义诊20余次。

学校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参与新冠肺炎感染疫情防控,共获得7项广西应急专项资助和2项国家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新冠肺炎防控专项项目。学校充分利用人才、技术优势,积极开展与基层医院技术帮扶工作,成立健康帮扶基地,开展“轮值村医”和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等活动,为老百姓提供高水平的诊疗服务,极大地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

文化传承创新显特色

学校循本而开弘,始终把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近年来,学校重点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的人文学科研究基地,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治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自治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学校对壮、瑶等民族医药进行挖掘研究,创立了壮医药、瑶医药质量标准体系,出版了系列专著与教材,拥有多项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做出了新贡献。

学校重视弘扬与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特色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建成了系列中医药文化景观,将源远流长的华夏传统与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融为一体,展现出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气息,充分展示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

国际交流合作广泛

学校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充分利用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进与其他国家在中医药民族医药、医疗保健、人才培养、科研开发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成立了中—泰传统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中国—马来西亚中医药中心、中—加斑马鱼中药筛选联合实验室、中—澳传统药物现代研究联合实验室、中国—东盟传统药物研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积极推进与其他国家(地区)在中医药民族医药、医疗保健、人才培养、科研开发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形成以东盟国家及港澳台地区为中心、辐射全球的对外教育新格局。

学校先后与美国、德国、加拿大等25个国家或地区的94所高校或机构建立交换访学、进修合作关系,架起了与国际医药界教育、医疗、科研等合作的桥梁,为促进中医药国际化,加强文化交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时代新征程新发展。学校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走向世界,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办学水平,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以中医中药学科为主体,医理工管协同、产学研结合突出、民族医药特色鲜明的国内知名、区域一流的综合性高水平中医药大学而努力奋斗!

小编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猜你喜欢

2025年北京警察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25-07-19

2025年天津工业职业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25-07-19

2025年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25-07-19

2025年忻州师范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25-07-19

2025年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25-07-19

2025年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25-07-19

2025年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25-07-19

2025年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25-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