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考录取结束后,部分考生会关注“没招满的学校”,心存疑问:“我分数较低,学校没招满能进去吗?”其实,学校未招满时确实会通过补录(征集志愿)为低分考生提供机会,但这并非“无条件录取”,需遵循严格的规则与流程。
学校未完成招生计划时,会通过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补录,补录虽为低分考生打开“窗口”,但并非所有低分考生都能如愿,核心受“分数线限制、志愿填报、计划缺口”三大因素制约。
补录有最低分数线“底线”。各省教育考试院会为不同批次设定补录最低控制分数线,即使学校没招满,也不会录取低于该分数线的考生。例如2025年河南省高考本科二批补录最低控制线为405分,某民办本科院校因未招满参与补录,但仅录取分数在405分及以上的考生,400分的考生即使填报也无法通过资格审核。
部分省份还会针对特殊情况适当降分,但降分幅度有严格限制,通常不超过20分,且仅限民办院校或偏远地区公办院校,如甘肃省2025年专科批补录允许民办院校降10分录取,但公办院校仍执行原批次线。
需在规定时间填报补录志愿。补录不是“自动录取”,低分考生需主动在教育考试院指定平台填报志愿。补录志愿填报时间极短,通常仅1-2天,错过则失去机会。
录取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原则。补录仍采用平行志愿投档规则,将填报该学校的考生按分数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检索志愿录取,直至完成计划缺口。
对低分考生而言,想要在补录中成功“上岸”,不能盲目填报,需做好“信息搜集、志愿排序、风险规避”三大核心工作,提高录取概率。
志愿排序“冲稳保”结合。补录志愿填报需合理分配“冲刺、稳妥、保底”三类志愿比例。“冲刺志愿”可填报计划缺口较大、往年补录分数略高于自身分数的学校,如自身分数300分,可填报往年补录最低分310分左右的学校;“稳妥志愿”选择计划缺口适中、往年补录分数与自身分数基本持平的学校,这是录取的核心区域;“保底志愿”则要选计划缺口大、地理位置较偏或民办的学校,确保即使前面志愿未录取,也能有学可上。
规避“热门陷阱”与“退档风险”。补录时要避开“热门专业”和“热门地区”,如计算机、学前教育等专业补录竞争激烈,分数可能被抬高,可优先选择冷门专业或校企合作专业,录取概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