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学历是认可的,但前提是项目必须经教育部批准或备案,且获得的国外学位需通过
中外合作办学不一定算双学士,具体情况取决于办学模式和合作协议。
颁发双学位证书的情况
"4+0"培养模式:学生四年都在国内上课,采用国外的教学计划和考试方式,部分院校采用全英文教学。在这种模式下,部分项目规定学生完成双方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成绩合格、符合条件者,可分别获得两所大学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和本科毕业证书,如山东工商学院与美国莫瑞州立大学的合作项目。
"3+1"或"2+2"分段培养模式:学生在国内学习一段时间后,赴国外合作院校学习。学生在满足双方培养标准和语言要求后,完成所有课程和毕业要求,可获得中外双方的学位证书。
项目型合作:国外学校与国内学校在某个专业上进行合作,这类项目通常是热门专业或国内学校的王牌专业。部分项目学生可能会获得中方的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以及外方的学位证书。
不颁发双学位证书的情况
仅提供外方院校的学位证:部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毕业后只能获得国外大学的学位证书,国内大学不发放学位证书。这类项目通常实行学分转移制度,学生在国内获得的学分转入国外大学,最终获得国外大学的学士或硕士学位。
国内学位+外方结业证书:例如上海理工大学与美国北达科他大学合作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可获得中方毕业证和外方结业证书,而非外方的学位证书。
中外合作办学的学历是受到认可的,但前提是项目具备合法资质,即经教育部审批备案。
教育部认证保障:通过正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得的学历学位证书,经过教育部认证后,在国内具有法律效力,被国家及用人单位承认。在教育部涉外监管网上可查询到的项目和院校,其文凭的正规性毋庸置疑。
国际认可:中外合作办学的学位证书通常与国外合作院校的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效力,受到国际认可。
不过,也有一些非法项目存在,如某些未在教育部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以"毕业拿国外名校学位"为噱头招生,学生毕业后拿到的"国外学位证书"无法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导致学历不被认可,影响求职和申研等。
因此,在选择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时,一定要仔细核实其是否经过教育部的审批和备案,可以通过登录教育部涉外监管信息网查询备案号,确保项目合法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