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山东高考仍将延续“96个专业平行志愿”模式,这种“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次投档”的规则下,志愿排序直接决定录取结果。对考生而言,96个志愿不是简单堆砌,而是需按照“冲稳保垫”的逻辑科学排布,才能实现“分尽其用”。
“分数匹配度”优先于“院校层次”是排序第一准则。专业平行志愿模式下,考生分数是投档的唯一依据,志愿顺序仅在分数相同时起作用。因此排序时需先根据自己的位次(而非分数)划定院校专业组范围,再按“位次从高到低”排序。
“专业意愿”与“录取概率”动态平衡不可忽视。96个志愿需兼顾“理想专业”和“稳妥录取”,避免两种极端:一是全填热门专业导致全部滑档,二是为保录取全填冷门专业牺牲兴趣。正确做法是将心仪专业与“保底专业”穿插排列。
“避免志愿同质化”防止批量滑档是关键提醒。部分考生为求稳,连续填报同一层次、同一类型的院校专业组(如连续20个都是省内民办本科计算机类),一旦该层次专业组录取线集体上涨,可能导致批量志愿失效。
“冲”的志愿(1-20位):瞄准位次上浮5%-10%的目标。这部分志愿可选择比自己位次高5%-10%的院校专业组,例如位次5万名的考生,可填报4.5万-5万名位次区间的院校,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非热门专业、南京工业大学的特色专业等。“冲”的志愿不宜过多,20个左右即可,且需注意选择“服从专业调剂”,避免因专业分数不够被退档。
“稳”的志愿(21-60位):聚焦位次匹配的核心区间。这是录取概率最高的“主力志愿区”,需选择与自己位次基本持平(±3%)的院校专业组,数量约40个。排序时可将“院校优先”和“专业优先”的志愿交叉排列:若看重院校层次,可将综合排名高的院校放在前;若看重专业,可将王牌专业突出的院校放在前。
“保”和“垫”的志愿(61-96位):筑牢录取安全线。61-80位为“保”的志愿,选择位次低于自己5%-10%的院校专业组,如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的普通专业;81-96位为“垫”的志愿,选择位次低于自己10%-15%的院校,包括民办本科院校(如山东英才学院、潍坊科技学院)和公办专科院校的优质专业。“垫”的志愿必须确保“百分之百能上”,可参考近3年录取位次最低的院校专业组,避免因政策变化或考生人数增加导致“保底失效”。这部分志愿无需过多纠结专业,以“确保录取”为唯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