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高考采用"3+1+2"模式,总分为750分,具体构成为:语文、数学、外语各150分,物理或历史100分,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任选两门各100分。 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文理分科,给学生更多选择空间,同时也对科目组合策略提出了新要求。
2026年高考科目分为三大类:统考科目、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统考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每科满分150分,这三门主科在总成绩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成绩的高低对考生的整体排名有着关键影响。语文考试将更注重传统文化和思辨能力,数学强调实际应用,外语则侧重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首选科目为物理或历史,考生需二选一,满分100分。选择物理的考生可报考93%以上的专业类,特别是理工科专业;选择历史的考生则更适合人文社科方向。再选科目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任选两门,每门100分,共200分。不同组合的专业覆盖率差异较大,如"物理+化学+政治"组合可报考96.19%的专业,而"历史+化学+生物"组合仅能报考46.09%的专业。
3+1+2模式相比传统文理分科有显著优势。首先,它提供了12种科目组合选择,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职业规划灵活搭配,避免被迫学习不擅长的科目。其次,这种模式更符合高校专业要求,如医学类专业通常要求"物理+化学+生物"组合,而法学类专业则偏好"历史+政治"组合。
从考试难度看,3+1+2模式降低了部分学生的负担。例如,不擅长物理的学生可以选择历史作为首选科目,再搭配自己擅长的两门科目。同时,这种模式也促进了学科交叉融合,如选择"物理+地理+政治"组合的学生,既具备理科思维,又有人文素养,在报考城乡规划等专业时具有独特优势。值得注意的是,2026年高考命题将更注重素质考查,减少死记硬背内容,增加情境化题目,这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