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2026年选择复读的考生而言,档案处理是升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少复读生和家长对档案的归属、转递流程存在疑惑,担心处理不当影响次年高考录取。复读生档案分为学籍档案和高考档案两类,不同类型档案的处理方式有所区别,且需结合复读学校性质(公办/民办)和个人情况综合操作。
学籍档案:区分“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学籍档案是记录考生从小学到高中阶段学习经历、成绩、奖惩等信息的重要材料,分为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电子档案由教育部门统一管理,复读生无需自行处理,次年高考报名时,教育部门会自动调取往年电子档案并更新复读期间的相关信息。
纸质学籍档案通常由毕业高中学校发放或存放在当地教育局,处理方式分两种:若在公办高中复读,考生需将纸质档案交到复读学校,由学校统一保管并补充复读期间的学籍材料;若在民办复读机构或自学复读,纸质档案可暂时由考生本人保管(部分地区要求存放在当地教育局档案管理部门),次年高考录取后,再按录取院校要求将档案寄送至学校。
不同复读形式的档案处理差异:
在校复读(公办/民办复读学校):考生需在复读报名时携带身份证、户口本、2025年高考成绩单等材料,由复读学校协助办理档案转接手续,纸质学籍档案由学校统一管理,高考档案由学校对接教育局处理。
自学复读(在家复读):考生需以“社会考生”身份参加2026年高考报名,报名时向当地教育局提供相关材料,纸质学籍档案可自行保管或寄存至教育局档案科,高考档案由教育局直接管理。需注意,自学复读生需自行关注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如高中毕业证、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证明等,避免因材料缺失影响录取。
一是严禁私自拆封档案,纸质学籍档案的封条由毕业学校或教育局密封,考生若私自拆封,档案将失效,需联系原学校重新审核密封;
二是按时完成档案转接,公办复读学校的考生需在开学后1个月内将档案交至学校,自学复读生需在高考报名前确认档案寄存状态;
三是保留档案相关凭证,档案转递时需索要收据或回执单,档案寄存教育局时需保存寄存证明,避免后续档案丢失无法追溯;
四是及时更新档案信息,复读期间若获得市级以上奖惩、参加学科竞赛获奖等,可向复读学校或教育局申请将相关材料补充至档案,提升档案含金量。
2026年特殊政策提醒:关注地方教育局要求。部分省份针对复读生档案处理出台了特殊规定,考生需在复读前登录本省教育考试院官网或咨询当地教育局招生办,了解2026年的最新档案处理政策,确保操作符合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