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艺考581分左右的音乐生可以考虑报考一些艺术类院校或综合性大学的音乐专业。其中包含在河北招生的湖南师范大学录取分数为580分、在河北招生的首都师范大学录取分数为580分、在安徽招生的上海师范大学录取分数为579分、在内蒙古招生的东北大学录取分数为580分、在山东招生的厦门大学录取分数为580分、在湖北招生的新余学院录取分数为581分等。具体需结合省份和专业要求选择。

| 招生地区 | 院校名称 | 招生大类 | 专业及专业组 | 录取分 | 
|---|---|---|---|---|
| 浙江 | 吉林大学 | 音乐类音乐教育器乐主项 | 音乐学 | 580 | 
| 山东 | 厦门大学 | 音乐类 | 音乐表演(民乐方向古筝) | 580 | 
| 北京 | 北京师范大学 | 音表 | 13 | 579 | 
| 山西 |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 音乐表演(器乐) | 第605组 | 581 | 
| 湖北 | 南阳理工学院 | 音乐教育 | 第16组 | 581 | 
| 山西 | 西南大学 | 音乐表演(器乐) | 第600组 | 579 | 
| 山西 | 厦门大学 | 音乐表演(器乐) | 第605组 | 581 | 
| 河北 | 湖南师范大学 | 音乐表演类(器乐) | 59 | 580 | 
| 山西 | 西南交通大学 | 音乐表演(器乐) | 第601组 | 581 | 
| 浙江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音乐类音乐表演声乐方向 | 音乐表演 | 579 | 
| 湖北 | 新余学院 | 音乐教育 | 第08组 | 581 | 
| 安徽 | 上海师范大学 | 音乐类 | 001专业组(音乐表演类(器乐方向)音乐表演专业) | 579 | 
| 河北 | 首都师范大学 | 音乐表演类(声乐) | 27 | 580 | 
| 内蒙古 | 东北大学 | 音乐表演类(声乐方向) | 101 | 580 | 
| 内蒙古 | 同济大学 | 音乐表演类(声乐方向) | 101 | 581 | 
| 安徽 | 中国矿业大学 | 音乐类 | 001专业组(音乐表演类(器乐方向)音乐表演以外的其他专业) | 579 | 
| 浙江 | 南京艺术学院 | 音乐类音乐教育声乐主项 | 音乐学(音乐传播) | 579 | 
| 湖北 | 通化师范学院 | 音乐教育 | 第04组 | 581 | 
| 山东 | 华中师范大学 | 音乐类 | 音乐学(非公费师范,钢琴主项) | 580 | 
| 山西 | 郑州大学 | 音乐表演(器乐) | 第601组 | 580 | 
注:以上表格数据是根据各省教育考试发布的2025年投档线整理。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是上海市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文科见长并具教师教育特色的文、理、工、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创建于1954年,1956年成为本科院校,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2019年成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试点单位。2021年整体进入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行列。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是教育部、应急管理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设有国家批准的研究生院。学校现坐落于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有文昌和南湖两个校园。学校现有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江苏省优势学科、7个江苏省重点学科;2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学校设23个学院,74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3900余人,各类博士、硕士研究生14700余人,留学生850余人,继续教育学生6600余人;有教职工3570余人;有9个国家级科研平台,5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另设有1个独立学院徐海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百余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始终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进步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五四”“一二·九”等爱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李大钊、鲁迅、梁启超、钱玄同、吴承仕、黎锦熙、陈垣、范文澜、侯外庐、白寿彝、钟敬文、启功、胡先骕、汪堃仁、周廷儒等为代表,一大批名师先贤在这里弘文励教。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学校秉承“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形成了“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