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考生都想知道2026年辽宁高考考多少分能上延边大学?因为延边大学录取分数线每年都不一样,受到招生计划、报考人数及专业热度等因素影响,预计2026年高考最低444分能上。其中物理学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79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63分、教育技术学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45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94分、生物技术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56分等,具体专业和分数线如下:

1、延边大学在辽宁首选物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最低录取分为592分
2、延边大学在辽宁首选物理通信工程专业最低录取分为589分
3、延边大学在辽宁首选历史新闻学专业最低录取分为569分
4、延边大学在辽宁首选历史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最低录取分为576分
| 招生院校 | 首选科目 | 专业编号 | 招生专业 | 录取分 |
|---|---|---|---|---|
| 延边大学 | 历史 | 25 | 新闻学 | 569 |
| 延边大学 | 历史 | 26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576 |
| 延边大学 | 历史 | 27 | 法学 | 551 |
| 延边大学 | 历史 | 36 | 工商管理 | 570 |
| 延边大学 | 历史 | 38 | 经济学类 | 567 |
| 延边大学 | 历史 | 39 | 农林经济管理 | 563 |
| 延边大学 | 历史 | 40 | 旅游管理 | 557 |
| 延边大学 | 历史 | 41 | 地理科学类 | 576 |
| 延边大学 | 历史 | 52 | 历史学 | 537 |
| 延边大学 | 历史 | 56 | 教育学类 | 500 |
| 延边大学 | 历史 | 58 | 心理学 | 562 |
| 延边大学 | 历史 | 62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 506 |
| 延边大学 | 历史 | 63 | 俄语 | 554 |
| 延边大学 | 历史 | 91 | 少数民族预科班 | 545 |
| 延边大学 | 历史 | G1 | 日语 | 470 |
| 延边大学 | 历史 | L2 | 英语 | 444 |
| 延边大学 | 历史 | LE | 经济学 | 547 |
| 延边大学 | 物理 | 28 | 电子信息工程 | 592 |
| 延边大学 | 物理 | 29 | 通信工程 | 589 |
| 延边大学 | 物理 | 3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94 |
| 延边大学 | 物理 | 31 | 人工智能 | 590 |
| 延边大学 | 物理 | 32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86 |
| 延边大学 | 物理 | 34 | 土木工程 | 549 |
| 延边大学 | 物理 | 35 | 护理学 | 549 |
| 延边大学 | 物理 | 36 | 工商管理 | 570 |
| 延边大学 | 物理 | 37 | 会计学 | 578 |
| 延边大学 | 物理 | 38 | 经济学类 | 570 |
| 延边大学 | 物理 | 40 | 旅游管理 | 547 |
| 延边大学 | 物理 | 41 | 地理科学类 | 567 |
| 延边大学 | 物理 | 42 | 环境科学 | 547 |
| 延边大学 | 物理 | 43 | 化学类 | 579 |
| 延边大学 | 物理 | 44 | 数学类 | 585 |
| 延边大学 | 物理 | 45 | 物理学 | 579 |
| 延边大学 | 物理 | 46 | 动物科学 | 539 |
| 延边大学 | 物理 | 47 | 动物医学 | 557 |
| 延边大学 | 物理 | 48 | 生物技术 | 556 |
| 延边大学 | 物理 | 49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567 |
| 延边大学 | 物理 | 51 | 植物生产类 | 543 |
| 延边大学 | 物理 | 57 | 教育技术学 | 545 |
| 延边大学 | 物理 | 64 | 药学类 | 539 |
| 延边大学 | 物理 | 66 | 临床医学 | 555 |
| 延边大学 | 物理 | 69 | 中医学 | 531 |
| 延边大学 | 物理 | 70 | 园林 | 528 |
| 延边大学 | 物理 | 91 | 少数民族预科班 | 554 |
| 延边大学 | 物理 | LD | 通信工程 | 575 |
| 延边大学 | 物理 | LE | 经济学 | 547 |
请注意:表格里仅包含部分专业组的录取分数线,并非2025年延边大学全部专业录取分数线,如果想查看所有2025年延边大学在辽宁专业录取分数,请前往高考志愿获取完整信息。
延边大学(Yanbian University)始建于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较早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高校之一,坐落在享有“教育之乡”美誉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延吉市和珲春市,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西部开发重点建设院校、吉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重点支持建设大学、吉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同支持建设大学。
学校秉承“求真、至善、融合”的校训和“自强、和合、日新”校风,发扬“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传承文化、突出特色,民族团结、共教共学,广泛交流、多边合作”的优良办学传统,深入实施学校转型发展新战略新举措,不断推动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