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全国开设林业技术专业一共有28所,其中包含: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贵州生态能源职业学院、伊春职业学院、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等等。下面来高考小编为考生和家长整理了具体大学名单一览表,希望对大家在志愿填报的时候有所帮助。如有变动,还以大学最新公布的名单为准。

| 大学名称 | 省份 | 院校类型 | 办学类型 | 直属部门 | 报考热度 |
|---|---|---|---|---|---|
|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福建 | 农林 | 公办 | 省政府 | 2.5万 |
|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 江西 | 农林 | 公办 | 省政府 | 3.1万 |
|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 | 农林 | 公办 | 省政府 | 8.1万 |
|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云南 | 农林 | 公办 | 省政府 | 2.7万 |
|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广西 | 农林 | 公办 | 自治区政府 | 3.0万 |
| 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 辽宁 | 理工 | 公办 | 省政府 | 4.4万 |
| 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 | 陕西 | 综合 | 公办 | 省政府 | 5.4万 |
|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湖北 | 综合 | 公办 | 省政府 | 4.0万 |
|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大学 | 甘肃 | 农林 | 公办 | 省政府 | 2.9万 |
|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 广东 | 综合 | 公办 | 省政府 | 2.6万 |
|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 湖南 | 综合 | 公办 | 省政府 | 4.5万 |
|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 浙江 | 综合 | 公办 | 省政府 | 3.2万 |
|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山西 | 农林 | 公办 | 省政府 | 2.4万 |
|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黑龙江 | 农林 | 公办 | 省政府 | 2.8万 |
| 河南林业职业学院 | 河南 | 农林 | 公办 | 省政府 | 4.8万 |
|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 贵州 | 综合 | 公办 | 省政府 | 6.2万 |
| 伊春职业学院 | 黑龙江 | 综合 | 公办 | 省政府 | 3.3万 |
|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 黑龙江 | 农林 | 公办 | 省政府 | 3.0万 |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 四川 | 农林 | 公办 | 省政府 | 3.5万 |
|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 | 陕西 | 综合 | 公办 | 省政府 | 2.6万 |
| 大兴安岭职业学院 | 黑龙江 | 综合 | 公办 | 省政府 | 3.1万 |
|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 | 西藏 | 综合 | 公办 | 自治区政府 | 2.8万 |
|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安徽 | 农林 | 公办 | 省政府 | 2.2万 |
|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云南 | 农林 | 公办 | 省政府 | 2.6万 |
| 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 | 宁夏 | 农林 | 公办 | 自治区政府 | 2.4万 |
| 扎兰屯职业学院 | 内蒙古 | 综合 | 公办 | 自治区政府 | 2.7万 |
| 香格里拉职业学院 | 云南 | 其它 | 公办 | 省政府 | 0.1万 |
| 贵州生态能源职业学院 | 贵州 | 其它 | 公办 | 省林业局、省能源局共管 | 0.2万 |
伊春职业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坐落在素有“祖国林都”“森林氧吧”“中国最佳避暑胜地”美誉的生态园林城市——黑龙江省伊春市。学校占地面积37.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3.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5亿元。
历史沿革。学校是由黑龙江大学伊春分校、黑龙江省伊春师范学校、黑龙江省伊春卫生学校三所学校相继合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黑龙江省伊春师范学校1958年建校。1984年伊春市政府筹建黑龙江林业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黑龙江省政府同意以黑龙江大学伊春分校名义招生,培养层次为专科。1999年,国家教育部批准伊春师范学校和黑龙江大学伊春分校合并,成立伊春职业学院。同期以黑龙江大学伊春分校名义招本科生,2001-2014年,连续培养14届本科生5000余名。2016年学校合并黑龙江省伊春卫生学校。
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和辽宁水利职业学院合并而成,拥有69年办学历史,南北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56.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并有实验林场林地面积6.1万亩。
现有专任教师556人,其中教授51人、副教授148人、博士15人、硕士376人,辽宁省“兴辽英才”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全国行业教学名师6人、省级专业带头人5人、省级青年科研骨干5人、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团队4个、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层次人才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