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业以信息理论为基础,以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信号处理、无线通信、移动通信和电子电路基础为主要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基础与学术前沿相结合。同时,本专业兼有计算机、自动控制及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点,需要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和较强的应用动手能力。

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
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与韩国汉阳大学合作举办通信工程专业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办学宗旨
引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开展课程合作,促进通信工程专业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和教育模式的融合与共享。
培养目标
聚焦“面向学科前沿,融汇中外文化,培育杰出人才”的育人理念,秉承哈工大“厚基础、强实践”的宽口径培养特色,并结合汉阳大学“重产业、全链条”的产教融合创新培养特色,培养具有广阔国际视野、过硬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通信工程领域高精尖专业技术人才。
一句话介绍专业
信有灵息一电通。
专业剖析
通信工程是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活力最为旺盛的方向。伴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的正式商用,人们在信息传递和获取方面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程度,交流无障碍、连接无极限、进化无止境也成为本专业未来的进取目标。本专业主要关注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中,信息的产生、传输、处理和融合技术。通过对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智能通信系统和泛在通信网络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在信息领域从事理论研究、技术开发、系统设计、产品制造和运营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创造型的电子信息领域高层次专业人才。
专业优势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是哈工大优势学科,拥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等各类国家高层次人才。本专业充分依托哈工大信息与通信工程的学科优势,结合深圳市信息产业群的龙头地位,在空天通信网络、智能移动通信、先进信号处理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形成了国内一流的特色科研方向。学科发展得到了广东省和深圳市的大力支持,参与了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鹏城实验室)的建设,牵头构建了广东省空天通信与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哈工大未来信息技术研究院等多个创新载体,并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为、中兴、光峰光电、共进电子等建立了“产学研”密切结合的一流科研基地和学生培养基地。
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培养模式融合了哈工大“厚基础、强实践”的理念与汉阳大学“重产业、全链条”的特色,充分吸收韩方在产教融合方面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培养过程中注重夯实数理与工程基础,强化产业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培育宽口径复合交叉型人才。项目引进韩方核心课程18门,占核心课程总数的56%,其中16门韩方核心课程均设置了产学研相关课题,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打造产学研融合的创新培养体系。此外,围绕智能通信、智能电网、智能控制等模块方向,项目设置了3个创新研究与产业实践项目,在大二至大四逐步完成,难度层层递进,打造项目牵引的实践创新体系。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主要培养特色总结如下:
第一、产学研融合的课程体系。项目充分吸收汉阳大学在产学研联合培养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引进多门核心课程,并设置了产学研合作相关的课题。通过课题引导学生将课本理论和知识应用到实际产业问题中,实现产学研融合培养。
第二、实践项目牵引的培养体系。结合哈工大与汉阳大学的学科优势与培养特色,项目围绕智能通信、智能电网、智能控制等模块方向设置多个创新研究与产业实践项目。通过项目牵引学生系统化、有目的地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0号)、《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办法》(哈工大外〔2023〕88号)文件,经教育部批准,我校面向全国普通高考统考考生招收学生。学生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培养,学籍归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收费标准为全日制本科生100,000元/生•学年。
| 项目名称 | 哈尔滨工业大学与汉阳大学合作举办通信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 ||
| 办学地址 |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深圳大学城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区 | 法定代表人 | 韩杰才 |
| 中外合作办学者 | 中方: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 外方: 한양대학교, 대한민국(韩国汉阳大学) | |||
| 办学层次和类别 | 本科学历教育 | 学制 | 4年 |
| 每期招生人数 | 100人 | 招生起止年份 | 2025年—2030年(每年1期) |
| 招生方式 | 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入学考试,严格执行国家统一招生政策,并符合相关招生录取规定和要求 | ||
| 开设专业或课程 | 通信工程(专业代码:080703H) | ||
| 颁发证书 | 中方: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学历证书、学士学位证书 | ||
| 外方:공학사(전자공학); Bachelor of Science in Engineering(工学学士学位证书(电子工学))(学生获得外方学位证书不以出国学习一段时间为必要条件) | |||
| 审批机关 | 教育部 | ||
| 批准书编号 | MOE44KR2A20252448N | ||
| 批准书有效期 | 2034年12月3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