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是211大学,同时也是双一流院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5年在湖北录取分数线在592分和597分之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5年在湖北工商管理类招生人数为48人,经济学类招生人数为26人。以下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详细介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是211大学,同时也是双一流院校,在国内高校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根据数据显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就业率高达92%,用人单位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及未来继续招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毕业生的意愿均超过98%。
| 省份 | 批次 | 科类 | 招生类型 | 专业组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湖北 | 本科批 | 历史类 | 普通类 | (07) | 597 | 3621 |
| 湖北 | 本科批 | 历史类 | 普通类 | (06) | 593 | 4222 |
| 湖北 | 本科批 | 历史类 | 国家专项计划 | (08) | 592 | 4379 |
| 省份 | 专业名称 | 计划招生数 | 学制 | 学费 |
|---|---|---|---|---|
| 湖北 | 工商管理类 | 48 | 四年 | 4500 |
| 湖北 | 经济学类 | 26 | 四年 | 4500 |
| 湖北 | 英语 | 20 | 四年 | 5850 |
| 湖北 | 思想政治教育 | 18 | 四年 | 4500 |
| 湖北 | 法学 | 10 | 四年 | 4500 |
| 湖北 | 行政管理 | 8 | 四年 | 4500 |
| 湖北 | 广播电视学 | 7 | 四年 | 4500 |
| 湖北 | 计算机类 | 87 | 四年 | 5850 |
| 湖北 | 电子信息类 | 73 | 四年 | 5850 |
| 湖北 | 自动化类 | 70 | 四年 | 5850 |
| 湖北 | 地球物理学类 | 54 | 四年 | 4500 |
| 湖北 | 测绘类 | 43 | 四年 | 5850 |
| 湖北 | 数学类 | 39 | 四年 | 4500 |
| 湖北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30 | 四年 | 65000 |
| 湖北 | 机械类 | 26 | 四年 | 5850 |
| 湖北 | 地质类 | 24 | 四年 | 5850 |
| 湖北 | 应用化学 | 24 | 四年 | 4500 |
| 湖北 | 材料类 | 22 | 四年 | 4500 |
| 湖北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21 | 四年 | 4500 |
| 湖北 | 自动化 | 20 | 四年 | 75000 |
| 湖北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20 | 四年 | 4500 |
| 湖北 | 土地资源管理 | 19 | 四年 | 4500 |
| 湖北 | 土木类 | 18 | 四年 | 5850 |
| 湖北 | 地质学类 | 16 | 四年 | 4500 |
| 湖北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15 | 四年 | 72000 |
| 湖北 | 地理科学类 | 15 | 四年 | 5850 |
| 湖北 | 海洋科学类 | 15 | 四年 | 4500 |
| 湖北 | 物理学 | 14 | 四年 | 4500 |
| 湖北 |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 14 | 四年 | 5850 |
| 湖北 |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 13 | 四年 | 55000 |
| 湖北 |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 | 12 | 四年 | 74000 |
| 湖北 | 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 | 9 | 四年 | 4500 |
| 湖北 | 大气科学 | 6 | 四年 | 4500 |
| 湖北 | 地球物理学 | 6 | 四年 | 4500 |
| 湖北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5 | 四年 | 4500 |
| 湖北 | 应急管理 | 5 | 四年 | 4500 |
| 湖北 | 地质学 | 5 | 四年 | 4500 |
| 湖北 | 本科预科班 | 4 | 一年 | 3375 |
| 湖北 |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 4 | 四年 | 5850 |
| 湖北 | 石油工程 | 2 | 四年 | 4500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学科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门类,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经过多年建设,学校形成“一校两区四基地”的现代化生态型校园格局:现有南望山校区、未来城校区两个校区,南望山校区位于武汉东湖之畔、南望山麓,山清水碧,校园风景秀丽;未来城校区坐落在武汉新城中心片区、是武汉“最早迎接朝阳”的地方;学校相继在北京周口店、河北北戴河、湖北秭归和湖北巴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