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长沙理工大学在浙江各个招生专业中学费在4500到5900元之间,根据高考志愿提供的数据可知其中:长沙理工大学在浙江一段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学费为5900元、一段工程管理专业学费为5900元、一段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学费为5900元、一段法学专业学费为5000元、一段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费为4500元等等。以下为长沙理工大学各专业详细收费明细,助考生和家长提前规划学业预算。建议收藏备用,最新动态请以学校官方发布为准。

长沙理工大学各专业的收费标准具体如下表!其中,长沙理工大学5900元对应的专业有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智能建造专业。5000元对应的专业有法学专业。
| 省份 | 批次 | 院校名称 | 专业名称 | 学制 | 学费 |
|---|---|---|---|---|---|
| 浙江 | 一段 | 长沙理工大学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4 | 4500 |
| 浙江 | 一段 | 长沙理工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4 | 4500 |
| 浙江 | 一段 | 长沙理工大学 | 法学 | 4 | 5000 |
| 浙江 | 一段 | 长沙理工大学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4 | 5900 |
| 浙江 | 一段 | 长沙理工大学 | 工程管理 | 4 | 5900 |
| 浙江 | 一段 | 长沙理工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4 | 5900 |
| 浙江 | 一段 | 长沙理工大学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4 | 5900 |
| 浙江 | 一段 | 长沙理工大学 | 智能制造工程 | 4 | 5900 |
| 浙江 | 一段 | 长沙理工大学 | 智能建造 | 4 | 5900 |
| 浙江 | 一段 | 长沙理工大学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4 | 5900 |
| 浙江 | 一段 | 长沙理工大学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4 | 5900 |
| 浙江 | 一段 | 长沙理工大学 | 网络工程 | 4 | 5900 |
| 浙江 | 一段 | 长沙理工大学 | 网络空间安全 | 4 | 5900 |
| 浙江 | 一段 | 长沙理工大学 | 软件工程 | 4 | 5900 |
| 浙江 | 一段 | 长沙理工大学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4 | 5900 |
| 浙江 | 一段 | 长沙理工大学 | 食品营养与健康 | 4 | 5900 |
下面,来高考小编为考生和家长详细讲解每一种缴费方式以及需要注意事项。
一、 线上支付(最主流、最推荐)
这是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首选的方式,方便快捷,安全有保障。
1、核心平台:
学校官方网站的缴费系统(通常在教务处、财务处网站或学生事务大厅),学校官方推出的App(如“长沙理工大学”App),官方授权的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
2、具体操作流程:
登录平台: 使用你的学号和密码(通常是选课系统的密码)登录上述平台。
找到缴费入口: 在“财务缴费”、“学费缴纳”、“我的费用”等栏目下找到入口。
确认信息: 核对你的姓名、学号、应缴金额(包括学费、住宿费等)是否正确。
3、选择支付方式并付款:
网银支付: 需要你已开通网上银行,直接跳转到银行页面支付。
第三方支付: 最常用的就是微信和支付宝。平台会生成一个二维码,你用相应的App扫码支付即可。
手机银行App扫码: 系统生成一个二维码,你用对应银行的手机银行App(如工行、建行、农行等)扫码支付。
二、线下缴费操作方法
1. 银行柜台缴费
前往学校指定银行(如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告知柜员要缴纳长沙理工大学学费,提供学校名称、学号和缴费金额,使用现金或银行卡完成支付,保留回执单作为凭证。
2. 银行转账/存款
获取学校官方银行账户信息(通常在录取通知书或缴费通知中),通过网银、手机银行或ATM将学费转入该账户,转账时备注“学号+姓名+学费”便于核对。
三、长沙理工大学缴学费注意事项
缴费时间:请务必在学校规定时间内完成缴费,避免影响注册或选课。
缴费金额:可在学校官网、财务系统或迎新系统中查询。
绿色通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缓交或助学贷款。
缴费确认:支付完成后请截图保存缴费凭证,以备查验。
长沙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法、哲、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体,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生推免权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学校现有金盆岭、云塘两个校区,设有21个教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0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6500余人。自建校以来,为交通、电力、水利、轻工等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40余万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多年连续保持全省高校前列。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积淀了“博学、力行、守正、拓新”的校训精神和大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