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北京舞蹈生可报考的大学主要包括广东艺术职业学院、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中央民族大学、北京汇佳职业学院、南京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等。2026年北京舞蹈生可以报考的大学种类丰富,其中包含省内重点美术院校,也涵盖综合类大学、师范类院校及高职大专。以下是可以报考院校名单供参考:

不同院校和专业的报考要求差异很大,考生和家长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重点关注其中有:
1、在北京舞蹈生可以报的西安音乐学院
2、在北京舞蹈生可以报的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
3、在北京舞蹈生可以报的首都体育学院
4、在北京舞蹈生可以报的山东艺术学院
| 院校名称 | 专业及专业组 | 专业代码 | 综合分 |
|---|---|---|---|
|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 舞蹈 | 4 | 462 |
| 吉林艺术学院 | 舞蹈 | 5 | 484 |
| 首都体育学院 | 舞蹈 | 3 | 494 |
| 南京体育学院 | 舞蹈 | 1 | 504 |
| 首都师范大学 | 舞蹈 | 14 | 511 |
| 河北传媒学院 | 舞蹈 | 4 | 481 |
|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 舞蹈 | 7 | 396 |
| 华中师范大学 | 舞蹈 | 6 | 518 |
| 北京汇佳职业学院 | 舞台艺术设计与制作 | 10 | 132 |
| 天津传媒学院 | 舞蹈 | 3 | 483 |
| 北京师范大学 | 舞蹈 | 9 | 586 |
| 广东艺术职业学院 | 舞蹈表演 | 10 | 248 |
|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 舞蹈 | 3 | 503 |
| 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 | 舞蹈表演(国际标准舞) | 20 | 132 |
| 四川传媒学院 | 舞蹈 | 3 | 479 |
| 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 | 舞蹈表演 | 30 | 132 |
| 武汉体育学院 | 舞蹈 | 3 | 463 |
| 中央民族大学 | (中外合办)_舞蹈 | 10 | 463 |
|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 | 国际标准舞 | 21 | 235 |
|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 舞蹈 | 3 | 506 |
| 西安音乐学院 | 舞蹈 | 3 | 491 |
| 北京城市学院 | 舞蹈 | 13 | 460 |
| 北京体育大学 | 舞蹈 | 11 | 478 |
|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 | 舞蹈 | 3 | 469 |
|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 | 舞蹈 | 6 | 472 |
| 山东艺术学院 | 舞蹈 | 3 | 501 |
| 天津体育学院 | 舞蹈 | 2 | 333 |
注:表格中的大学分数线来自北京教育考试院。由于文章字数限制,只能展示100所大学,更多院校请在【高考志愿】查看!
部分院校的艺术史论、美术学、艺术管理等理论类专业,通常无需参加省级统考,直接在普通类批次填报志愿。这类专业非常看重高考文化课成绩,是文化课有优势的舞蹈生一个很好的选择。
校考专业主要依据校考专业课成绩排名录取,但对文化课成绩要求也较高,需要达到北京普通类批次录取控制线。
中等分数考生:可考考虑报华中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吉林艺术学院、南京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等。
分数偏低考生:可关注民办院校或高职高专,后期通过“专升本”提升学历。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国标代码13629)是经教育部批准实施本科层次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学校招生列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计划。
学校位于北京市大兴区,主校区占地近500亩,另自有1400余亩实习实践基地。学校已建成数字化校园,拥有设施先进的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剧场、体育馆、实验实训中心,建筑风格独特,校园环境优美。
学校成立于2004年,在全国3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在校生5000余人。学校设有艺术设计学院、传媒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国际文化学院,2022年在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摄影、表演、视觉传达艺术、环境设计、艺术设计学、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书法学、录音艺术、影视摄影与制作、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会展经济与管理等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面向全国招生。
山东艺术学院建校于1958年,坐落在名泉簇拥的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是山东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共建高校,具有艺术学门类下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为山东省2017-2023年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从建校之初开始,一大批在国内享有盛名的艺术家、艺术教育家在这里工作、生活。早年与徐悲鸿一起留学欧洲的李超士、戴秉心,与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一起留学欧洲的李杰民,弘一大师(李叔同)的弟子刘质平,与张书旂、徐悲鸿并称为“金陵三杰”的柳子谷,著名艺术家关友声、黑伯龙、于希宁、吕品、宗惟成、刘鲁生、张彦青、王企华、宋居田、李华萱、刘乐夫、傅二石、金灼南、范峻青、何锦文、项堃、阮斐、殷宝忠、徐俊华、俞砚霞等老先生都曾在这里执教,并奠定了山艺发展的根基,也奠定了山东艺术教育的坚实基础。1978年学校恢复招生后,王音旋、朱德九、赵庆霞、曲广义、孙继南、张庆朗、唐尔丰、牟善平、崔世光、王俊生、卜庆孝、赵玉琢、朱铭、李振才、史振峰、陈凤玉、单应桂、曹昌武、段谷风、王立志、张洪祥、陈皋、杨松林、路璋、曲志刚、梁敬泗、李百钧、兰瑛、程慰世、安士英等一批名家在这里耕耘树艺。这些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严谨治学、潜心创作,为社会留下了一件件艺术珍品,也为学校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即“闳约深美”的校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