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指的是狗。该句出自于蒲松龄的《狼》。《狼》是初中一篇传统经典课文,几乎每年听课都有这篇。在对文中的“其一犬坐于前”这句话处理时,老师们都作为一个重点来对待,因为这个句子里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犬”在这里是特殊用法,是名词做状语。
1、通假字:“止”通“只”,意思是只.(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
2、一词多义:
①之:复投之(代词,代骨头)又数刀毙之/亦毙之(代词,代狼)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主谓之间,不译)久之(助词,凑足音节,不译)
②以:投以骨(把)以刀劈狼首(用)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来,用来)
③止:止有剩骨(“止”通“只”)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
④乃: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乃悟前狼假寐(才)
⑤前: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形容词,先前的)狼不敢前(动词,上前)
⑥意:意暇甚(神情)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想,打算)
⑦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方,名词)
3、古今异义:
①弛担持刀:弛,放下(古);松弛(今)。
②屠自后断其股:股,大腿(古);屁股(今)。
③一狼仍从:从,跟随(古);介词,常引出时间、地点(今)。
4、词类活用:
①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为动词,攻击,胁迫。
②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犬一样。
③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从柴草堆中打洞。
⑤“狼不敢前”——上前(名作动)
5、特殊句式投以骨倒装句兼省略句,应为“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