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通假字整理

文/雨也萧萧

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文章主旨: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这种“保民而王”的主张,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过。只是没有跑百步罢了。)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wú,通“毋”不要。不要期望百姓比邻国的多。) 
3.无失其时。(无:wú,通“毋”不要。不要错过它们生长繁衍的时节)
4.王无罪岁。(无:wú,通“毋”不要。王不要归咎于年成。)
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bān,通“斑”)
6.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列国争雄,频繁的战争导致人口大批迁徙伤亡。而当时既无国籍制度,也无移民限制,百姓可以随意地去寻找自己心目中的乐土。哪一个国家比较安定、富强、和乐就迁到那个国家为臣民。而一个国家人民的多少也是一个国家足稳定繁荣昌盛的标志之一。因此,各个诸侯为称雄,都希望自己的国家人口增多。梁惠王也不例外。《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该篇上部分的第三章。据《史记·魏世家》记载,梁惠王三十五年,“卑礼厚币以招贤者”,于是贤者数人其中就有孟子不远千里来到魏都大梁。

二人一见面,梁惠王就想得到“以利吾国”的良策,孟子则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为对,指出专言求利的严重危害性和躬行仁义的重要意义。二人另一次会面是在禽兽嬉游的池沼边上。梁惠王得意地问孟子:“贤者亦乐此乎?”孟子以“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为对,并通过历史事实的对比,证明了贤者“偕乐”与不贤者“独乐”的不同结果:文王关爱百姓,百姓爱戴他,因而文王能享其乐;夏桀不恤百姓,百姓怨恨他,因而夏桀不能保其乐。正是在接触、交谈的过程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篇传诵千古的政事问答。

小编推荐

1.可克达拉职业技术学院2025录取分数线整理 最低多少分可以考上

2.台州职业技术学院2025录取分数线整理 最低多少分可以考上

3.南昌航空大学艺术类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各省分数整理

4.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类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各省分数整理

5.对视力要求相对宽松的军校有哪些 最新名单整理

6.2025中国985大学排名整理 比较好的院校推荐

7.2025高中最佳的选科方案整理 选科技巧有什么

8.阜新高等专科学校2025录取分数线整理 最低多少分可以考上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高三语文成绩怎么上130 提分策略有哪些

24-12-05

高三复习语文的学习技巧 复习策略有哪些

24-12-05

高三语文怎么学才能快速提高成绩 学习技巧有哪些

24-12-03

高中语文成绩不好怎么提高 如何提分

24-11-30

高三如何提高语文成绩 有哪些学习技巧

24-11-18

高中语文怎么提高 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

24-11-18

高考语文选择题怎么提高 有什么技巧

24-11-18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和方法 有什么窍门

2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