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鹏的学习方法有很多,本文整理了晓鹏博客中部分语文和数学学习方法,同时还汇总了他的找到学习的基本规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多看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性的东西,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性记忆高中所学知识,更快地消化吸收,从而考出好成绩。
1.语文作文的方法,在我的博客里面有两篇我写的高考作文,已经把思考全过程。按照思维导图的方法,梳理出写作的思路,把文章写清楚,中心明确,这样可以保障能够得到一个较高的分数了;
2.现代文阅读,主要就是要充分理解文章的意思。在平时自己看一些文章的时候,也可以按照思维导图的方法,提炼全文的中心词,然后找出每个段落的中心词,分析文章的结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现代文阅读就问题不大了
3.古文的阅读,必须要多读,多理解。反正就是一要彻底理解课本上的古文,二要多看一些水平相当的课外的古文。把“感觉”读出来。
4.对于基础知识,就跟其它科目差不多了,主要通过先认真看书,理解知识点,然后认真的做题来实现提高。不能泛泛而做,而是做一道就要弄清楚一道。
人脑不应该去和电脑比拼记忆力。我们记忆的目的不是为了挑战自己的记忆力,而是为了在中高考中帮助我们解题,或者用来解决别的实际问题。有意义的东西才去记,没意义的东西就不要记。不要迷信一些花里胡哨的记忆诀窍。比如,不管是用“谐音法”还是“图形法”还是别的什么方法来强行记忆圆周率后的几十位数字,这些东西都是没有意义的。有这个工夫,不如多解几道数学题,对提高数学成绩更有帮助。真正有用的知识,都是有规律、有意义的。所以,‘寻找知识之间的规律,根据规律来记忆’是一种最重要、最高效的记忆法,是提高记忆力的第一原则!
下面,我以三角函数为例来说明如何运用“彻底理解+把握规律”的方法来记忆数量巨大而且非常复杂的理科公式。
怎样一个小时记住中学所有三角函数公式?(三角函数的记忆规律)所谓彻底理解,就是能够从最简单的概念推出最复杂的结论。所以当我们觉得某个知识很难理解的时候,首先应该想到的就是,这个知识背后那些最简单的概念我们有没有真正弄清楚。
所以,我们要把三角函数彻底搞清楚,记下来并且活学活用,首先就要问:三角函数最简单的概念是什么?
显然,就是sin、cos、tg、ctg这四个概念。这是三角函数的基本元素。可惜有很多人学了很长时间的三角函数,这四个符号倒是认识了,却没有能够真正理解它们的内涵。所谓三角函数,简单来说,就是直角三角形的几条边的比例关系。假设有直角△ABC,∠C=90°,对应斜边c,∠A和∠B分别对应直角边a和b。
那么,sinA=a/c,cosA=b/c,tgA=a/b,ctgA=b/a。实际上,这四个函数就是为了把直角三角形的比例线段简单化,为了避免每次都要写一大堆线段的比例式,而发明出来的。sinA就代表∠A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的比例,cosA就代表∠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例,tgA就代表∠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例,ctgA就代表∠A的邻边与对边的比例。
把这些最简单的概念弄清楚了,有很多基础的三角函数公式就不用记了。比如sin2A+cos2A=1,tgActgA=1,cosAtgA=sinA,sinActgA=cosA。因为这些全都是直接从这个基本概念推出来的,比如cosAtgA=sinA,sinActgA=cosA这两个公式颠来倒去的,很容易把tgA和ctgA记混淆,一不小心就会记成sinAtgA=cosA或者cosActgA=sinA。但是,只要我们知道这四个基本概念,就知道
永远都不会记混淆。所以说真正高效的记忆是在彻底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彻底理解了之后,过个十年八年都忘不掉,更不可能说什么听完课就忘、看完书就忘、过一天就忘了等等。
sin(θ-3π/2)=-cosθ,cos(θ+π)=-cosθ?反正加上一个角度,就是PO往逆时针方向转,减去一个角度,就是PO往顺时针方向转,转到哪个象限,符号是正是负马上就知道了。这样后面三角函数的周期性也顺带着完全弄明白了。
然后就是三角函数和与差的公式,这个也是从单位圆出来的,无非就是单位圆上两个点的距离而已。这个推导课本上都有,看起来推导过程比较长,但只要自己动手在草稿纸上画一下,整个过程就一目了然了。三角函数和与差的公式很复杂,不仅有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 β)=cosαcosβ+sinαsinβ,还有tg(α+β)和ctg(α+β)的公式。这些公式颠来倒去的,死记硬背足以把人背出数学恐惧症。如果我们不用“彻底理解+把握规律”的方法来记忆,永远也别想学好三角函数。
其实,我们只需要记住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这一个公式就行了,剩下的全都可以根据我们的基本概念想出来。因为我们已经把标准圆记在脑子里面了,无论什么角度变化,只要大脑里面好像出现一个闹钟一样:加上一个角,指针就逆时针旋转;减去一个角,指针就顺时针旋转。有了这个东西,怎么变都不会糊涂。
所以,sin(α-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这里多了个符号,是减,所以要把指针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转到第四象限,y是负数,x是正数,sin值变成负,cos值还是正值,所以sin(α-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sinαcosβ-cosαsinβ。这就出来了,不管是符号还是sin和cos的顺序,都绝不会记错。同理,cos(α+β)=-sin(α+β+π/2)=-sinαcos(β+π/2)-cosαsin(β+π/2),这里是加上π/2,指针要逆时针转动,sin要变成cos,根据我们的单位圆,我们又可以得出cos(α+β)的公式了。同样,cos(α-β)=cos[α+(-β)],我们又可以很容易地知道cos(α-β)的公式了。至于tg(α+β),tg(α-β),ctg(α+β),ctg(α-β),我们只要知道最基础的四个概念:sinA=a/c,cosA=b/c,tgA=a/b,ctgA=b/a,就足够了。
tg(α+β)=sin(α+β)/cos(α+β),tg(α-β)=sin(α-β)/cos(α-β)?
以此类推,看起来无比复杂的两角和与差的公式就很清楚地排列在脑海里面,而且过很长很长的时间,也不会记错一个符号,不会记错一个顺序。这样的记忆效果,又岂是任何一种投机取巧的方法所能够比拟的?
至于三角函数的二倍角公式,那就更简单了。既然已经知道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那么sin2α=sin(α+α)=sinαcosα+cosαsinα=2sinαcosα。后面的cos2α、tg2α、ctg2α公式也就可以继续按照单位圆概念及这四个基本概念轻而易举地就想出来了,根本不需要刻意地去记忆它们。所以说来说去,整个初中高中的三角函数那么复杂,其实记住两个东西就行了:第一,sinA=a/c,cosA=b/c,tgA=a/b,ctgA=b/a;第二,单位圆的图形变化。
实际上,有谁记不住吗?任何人都记得住这两个东西,但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把初高中的三角函数学视为畏途呢?很多人就是在复杂的公式中转晕了头,而忘记了那些最基本的概念和知识之间最基本的联系。所以,如果我们在学习一个看似很复杂的知识时觉得头痛,我们记忆一些看似很复杂的公式时觉得背完就忘,那么,请立即回到最基础的地方,去理解和寻找规律吧。这才是高效记忆的惟一法门。
“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把普通人变成天才;错误的学习方法,可以把天才变成。”记住我这句话。
1、找到学习的基本规律之简单学习
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要在各种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需要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在学习中把知识学好;第二步是在做题的时候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正确地解题。在考试中,谁解对的题目多,谁的分数就高,这是一个谁都明白的道理。
说到学习的方法,很多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也有着这样的困惑:“有效的学习方法是什么?我好像知道一点点,但是不知道怎么说。就算说出来,别人也很难理解。”2001年的时候,我和2000年的安徽文科状元一块到浙江乐清演讲。2000年高考还是全国统一命题,这个文科状元不仅是安徽省第一,到了北大跟其它省的文科状元一比总分,还是第一。作为一个文科生,居然还拿过物理竞赛全国一等奖,招牌大得吓死人。他走上讲台,侃侃而谈了一个半小时,下边越听越迷糊,最后基本上是被嘘下去的。他自己也很沮丧,下来后向我抱怨说:“我读高中的时候就是这样学习的,大家怎么都不明白呢?”
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很多善于学习的人自己也说不清楚怎样提高学习成绩呢?
这是因为,真正有效的学习方式实际上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术”的层次,也就是具体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比如如何记笔记、如何对待错题,做英语阅读理解的时候应该如何把握文章的关键句子,如何根据题目到文章中找答案等;
第二个层次,则是“道”的层面,也就是学习和解题的基本规律是什么,这才是我们学习中最关键的东西。一切好的学习技巧和方法,都必须符合学习的基本规律。
优秀的学生,都是高效的学习者,他们向别人介绍学习方法,一般都是说一些自己平时是如何学习的,仍然停留在“术”的层面。具体的方法和技巧非常多,也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
别人听了,因为不明白其中的“道”,往往只能一知半解,拿来也不知道怎么用。就好像现在的流行歌曲,不管你识不识谱、懂不懂发声,买张CD或者下载个MP3来多听几遍,跟着歌星们哼两句,也能到KTV里面去吼两嗓子。但除了极少数悟性极高的人以外,靠这种方式是没办法真正把歌唱好的。
所以说,要想精通学习的“术”,必须先明白学习的“道”。
学习的基本规律,也就是学习的“道”到底是什么?
我们先从“简单学习”开始了解。
我们来设想这样一个画面:在一百多万年前的原始社会,一个原始人小孩要学习钻木取火,他该怎么办呢?
首先,他要去找他爸爸,说:“爸爸,我想学习钻木取火。”爸爸听了会很高兴,摸着他的头说:“好,真是一个爱学习的乖孩子,将来一定有出息,没准能当个副酋长什么的。”于是,爸爸就找来一根木头,一个条形的石块,把木头放在地上,双手不停地搓着石头,在木头上钻,看见冒烟了,就一边继续钻一边拿嘴去吹,最后把火苗吹了出来。孩子托着下巴在旁边聚精会神的看着,爸爸演示完之后问:“看明白了吗?”孩子说:“明白了。”——这是一个理解的过程。
爸爸又问:“记住了吗?”孩子点点头说:“记住了。”——这是一个记忆的过程。
爸爸说:“好,你来试一试。”于是孩子从爸爸手里接过木头和石块,认真地钻起来——这是一个练习的过程。
通过不断的练习,当孩子能够熟练地从木头上钻出火来的时候,他对于“钻木取火”这个知识,算是掌握了。
我们任何一个人,学习任何一门知识,总是从一个一个的知识点开始。学习单一的知识点的方法,几百万年过去,咱们还是跟原始人没有什么区别,也得按照“理解、记忆、练习”的过程来学习。
比如我们学习物理,翻开八年级物理的课本,可以在上面看到一个非常简单的公式:P=U×I。当你第一眼看到这个公式的时候,你会想什么?
显然,你会想:这个公式是什么意思啊?也就是说,当人看到一个新东西的时候,第一就是寻求理解——这是什么?
理解完了之后,我们已经知道,这个公式中的P代表的是电功率,U是电压,I是电流,它的意思就是电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接下来要做什么呢?
还需要把这个公式背下来。因为只有把它记住了,才能加深对它的理解,也只有把它记住了,才能更好的应用。这是一个“记忆”的过程。
经过了理解和记忆之后,我们还需要带入一些具体的数值,通过做一些题目来加深对它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已知一个电灯泡的电功率是22W,电压是220V,问它的电流是多少A?”我们把电功率和电压代入公式,用电功率P除以电压U,就可以把电流算出来:
I=P/U=22W/220V=
这个“理解、记忆、练习”的过程,是我们学习单一知识点的基本过程,也就是一个“简单学习”的过程。
“简单学习”确实很简单,可以说人人都会、古今通用。但你千万不要小看它,你看几百万年都过去了,从钻木取火到现在,人们想掌握某个单一的知识点,还是必须通过理解、记忆、练习的简单学习来实现。
看到这里,也许有很多想立刻明白学习诀窍的同学会在心里骂我:绕了一大圈,从原始社会扯到现在,说的原来是人人都会的东西,不是浪费感情吗?
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那么恭喜你,这说明你是一个做事情非常讲究效率的人。不过人人都会做,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做好,就好比说人人都认识“哆来咪发索拉西”,但要把这些音符谱写出一首好听的歌来,就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对于“P=U×I”这样的简单知识点,只要智力正常,通过简单的理解、记忆、练习,谁都能够掌握。如果学习仅仅是这样,那也就不需要什么中考高考,也不会有什么高分低分的差别了。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2、找到学习的基本规律之系统学习
“哆来咪发索拉西”好认,连我这种五音不全的人都会哼哼,真正考水平的地方,在于把它们组合起来,构成韵律,编出好歌。
一个一个的简单知识点好学,“已知一个电灯泡的电功率是22W,电压是220V,问它的电流是多少?”这种题谁都会做。但是,把很多知识点连起来一考,很多人就立马犯晕。学习的时候,学了后面忘了前面;考试的时候,记得这个记不得那个。
有人总结了学习的“第一章第一节定律”。就是说,我们学了一学期下来,只有第一章第一节记得最熟悉。为什么呢,因为他每次复习都从第一章第一节看起,看完第一节之后,又想起个什么事情,又忙别的去了。过了一段时间再复习,好像都忘得差不多了,又从第一章第一节看起……一学期下来,第一节看了无数遍,当然记得牢靠。惟一的遗憾就是,除了第一节,其他的都记不得了。
随着我们从小学进入初中,从初中进入高中,进入大学甚至将来出国留学,数量会呈现极大的增长。知识越多,“第一章第一节定律”就越会发挥它神奇的功效。
比如,我们小学主要学语文、数学和英语,到了中学会增加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到了大学,四年下来,不管哪个专业,最少都要修20门科目。而且每个科目的内容都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小学英语只要求500个左右的单词,初中要求1500个,高中要求3500个,到了大学过六级则需要6000个,如果读完大学要想出国,比如到美国读研究生,则需要12000个,要成为英语的专业人才,最少需要20000个单词量。
小学数学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的变化,初中则分为代数和几何,高中几何又会分为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到了大学,一个数学专业的学生则要学二十几门数学课程……面对这么多的知识,我们还仅仅依靠“理解、记忆、练习”来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简单累积,根本就不可能胜任。
钻木取火的原始时代已经过去了上百万年,我们怎么能仍然停留在原始人的学习层次!要学习现代教育所要求我们掌握的巨大知识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经历一个崭新的学习阶段,即“系统学习”的阶段。
什么是系统学习呢?
虽然我们需要学习的知识点的数量呈极大增长,但知识点再多,也不值得害怕。每年的中考高考总有不少人能考很高的分,说明它还远远没有多到不可能学好的地步,这里边肯定是有门道的,只不过我们大部分人不知道罢了。
这里面的奥秘就是:这些众多的知识点并不是相互孤立的,相反,它们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把握好知识之间的联系?听起来很普通啊,它会有什么神奇的地方?我们来举个例子,假设你现在想打车去50公里外的地方,上车以后掏出几张百元大钞对司机说:“现在,请你把四个轮子卸下来,发动机也拆了放后备箱里,然后带我去某地,我付你双倍的价钱。”结果会怎样?我估计司机可能会一脚把你从车上踹出去。
汽车为什么能够高速奔跑?因为它的各个零部件按照科学原理正确组合,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最终可以让这个好几千公斤重的机械巨兽跑出每小时上百公里的速度。如果把它拆成一堆零件,那它连一公里也跑不了。
我们学习的众多知识点,就是汽车身上的一个一个的零件。如果这些零件只是杂乱无章的堆在我们脑子里,那它们不会发挥任何作用,我们的学习效率将极度低下;只有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行有效的组合,我们的学习才会有效率,我们才能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题——这就是学习的基本规律。
比如英语单词,我们小学的500个单词可能死记硬背下来,但要想从500到5000甚至20000,那就非常困难了。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别着急,如果你的眼睛只盯着一个一个的单词,背两万个几乎不可能,但幸运的是,大部分单词是通过一些构词规律——如词根构词法、词缀构词法等,相互联系起来的。这就为我们背单词提供了方便。
再比如我们的数学,平面几何那么多内容,其实都是从五个最基本的公理推导出来的,从这五个公理出发,我们可以推出初中所有的直线、角度、三角形、四边形的相关定理。这些定理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几何学的知识整体。如果我们不明白其中的联系,干巴巴的一个定理一个定理地去背,在变化多端的几何题目面前肯定束手无策。
不管英语也好、数学也好、物理也好、历史也好,任何一门学科都像一辆汽车,具有两个特点:
第一,它有很多零件,也就是众多的知识点;
第二,这些零件(知识)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互相联系。
这两条,缺一不可,缺了任何一条,它都不可能成为一门学科。
我们很多人在学习的时候只注意第一条,而忘了第二条,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把知识学好,就好像一个背着一堆汽车零件跑的人当然跑不过开着汽车跑的人。
梳理清楚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也就是系统学习的过程。
把握好这些零件组合的规律,我们就可以开着汽车在学习的道路上飞奔了。
黑边网小编推荐你继续浏览:高考状元李晓鹏文综学习方法
骂醒使我好好学习的话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
高三不想学习怎么办
高中三年的学习规律,一定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