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科目的考试中,考生应从文字和图表、数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能够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运用,解决试题中提出的问题。回答综合题,要尽量少而精,不要重复啰嗦,但如果没有把握,可以多写几点。
1.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关系。进行原因的分析时,一定要注意因果关系,层层递进,追根溯源。如:“分析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中“水量大小及其原因”:河流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根本原因),流域内降水丰富(直接原因),河流水量大。
2.具体答案与模糊答案的关系。对于答案中自己觉得似是而非的部分,在不影响答案完整和得分的情况下尽量回避、少写。例如:渔场的成因,如果不清楚洋流的名称,不妨模糊回答是寒暖流的交汇处,营养盐类物质丰富,饵料丰富。再比如,在不能准确判断是温带季风气候还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情况下,避开具体的气候名称,直接说出“季风气候区”或“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
3.答多与答少的关系。对于自己确信无误的部分要准确、有条理地书写,做到“踩点”准确,语言精练、简洁,条理分明。对于自己把握不准的部分,要坚持多写些内容,多分几个点,多用地理语言。
4.主要答案与次要答案的关系。在原因分析、区位因素分析类问题中,尽量抓住主要方面,答中关键点和关键词。在没把握的情况下,则主次都抓,“宁全不缺”,让阅卷老师在答案中去找“闪光点”。
答题时要注意反馈教材的相关信息,从而使答案尽可能简洁明了,切中要害。因此,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认真分析图中的组成要素,区分有用条件和迷惑条件,特别是图中有无指向标、隐含风向和河流流向、图例和注记等容易忽略的内容,做到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答题时要仔细,对选择题的每个选项都要甄别,以减少失误。
1.牡丹江二中2024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地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2.牡丹江二中2024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考试政治试题及答案解析
3.牡丹江二中2024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
4.牡丹江二中2024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5.牡丹江二中2024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6.牡丹江二中2024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英语试题及答案解析
7.牡丹江二中2024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8.牡丹江二中2024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