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在学习和复习时,都是有规律可寻的。有些知识点在地理的学习中是我们必须要记住的,以下是一些地理答题必背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学习地理。
1、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业基础;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9个大的方面。
2、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
(2)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
(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政策。
(4)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
3、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4、地壳物质回圈: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5、地质作用:(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2)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6、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8、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9、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10、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11、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12、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13、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14、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15、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6、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17、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8、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9、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20、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21、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22、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23、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24、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25、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6.烟台高考政治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