亠读tóu,是汉字偏旁,不是汉字,一般称京字头,点横头。亠字旁的字有六、亮、市、离、亥、京、交、亡、商、充、玄、毫、亦、享、亭、率、裹、亩、亢、亨、雍、衰、亳、亵、氓、亴、亠、亣、亪、亹、亸、亰、亷、亱、兖、亶、兖、亯等。
“亠”是部首,并不是一个汉字。和屋顶有关的字多有部首“亠”( tóu),如高、京、亭等。“高”字甲骨文如有土台的尖顶。
《说文解字》中“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本义是距离地面远。商周时人们祭祀时需要在野外搭建高台,再把焚烧祭品用的柴火放在台上,后来搭建高台的技术也用来建造宫殿等其他建筑。高台形态的建筑在古代较为普遍,又被称为台榭,由底层夯土的“台”和上层木构房屋“榭”组成。“京”字甲骨文在“高”的甲骨文字形基础上多了一条竖线,本义是人工筑起的很高的土堆。
引申为君王的住所,如京城、京都等。“亭” 本义是古代设在路边的房子,供人停宿。战国时秦国在干道上每隔十里就建造一亭供旅人歇息住宿。
也有少数带“亠”的字与人的头顶、衣领等有关,如“乔”。
“亠”下有厚墙构成“㐭”( lǐn),即“廪”,前者是后者的本字。字意为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