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三传是指《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春秋》经文言简义深,若无注释,则难以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所以自汉,学者仅仅凭借“三传”研读《春秋》。
《春秋三传》是指《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且都是编年体史书。《春秋三传》注疏各有凡例,依例研究经传,自得其便,但不能偏执一家,自以为是。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工于记事,长于记人。
《公羊传》:亦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止年代与《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
《谷梁传》:又称《谷梁春秋》、《春秋谷梁传》。是为《春秋》作注解的儒家经典。传说孔子的弟子子夏将这部书的内容口头传给谷梁赤,谷梁赤将它写成书记录下来,但实际上这部书的口头传说虽然早已有了,但其成书时间是在西汉。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因其“绝笔与获麟”而得名),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那么春秋三传与春秋又有什么关系呢?上面我们说到,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很多内容晦涩不明,所以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春秋》属于“经”)。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又名《穀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