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同学都想知道,在地理课堂上老师所说的恒星年和回归年有什么区别,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下面黑边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给不明白的同学提供一些帮助。
总的来说,恒星年与回归年的参照物不同,表示的时间也不同,一回归年等于365日5时48分46秒,一恒星年等于365日6时9分10秒,一般我们日常用的是回归年。恒星年是以天球上固定的点(如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的运动周期。而回归年是太阳中心在黄道上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或秋分点、冬至点或夏至点)的时间间隔,即太阳连续两次直射于北回归线(或南回归线)的时间间隔。因此,回归年又称“太阳年”、“季节年”,回归年稍短于恒星年约20分24秒。
细化来说,不同之处大致可以分为两方面,
第一,参照物不同:
恒星年是以某一颗遥远的恒星作为参照物,地球公转的角度为360度,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用时365日6时9分10秒。
回归年是以春分点作为参照物,太阳直射点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的。一个回归年即是从(均以北半球为例)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开始,经过夏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直射赤道)、冬至(直射南回归线),再回到下一次春分,这期间所用的时间,这里太阳公转了359度多一点,所以所用时间也要少一点,用时365日5时48分46秒。
第二,时间不同:
原因是地轴的微弱变动,地轴并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在做极缓慢的周期运动,方向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反,周期是25800年,我们把这一运动称为地轴进动。这一进动使得春分点每年都要西移约50分29秒(角度),我们称这一现象为交点退移,这使得回归年没有转够360度,所以时间就短一些了。
概括来说,就是因为地轴的转动。
地球公转直观表现为太阳在黄道上由西向东运动,也就是在恒星的背景上移动。恒星年是指太阳在恒星的背景上运动一周的时间,也就是从和一颗恒星处于某个特定的位置到下一次再到达这样的位置,这是地球真正的公转周期。
太阳两次经过春分点的间隔是为一个回归年。地轴的进动导致春分点在黄道上由东向西移动。既然如此,太阳在不到一个恒星年的时间里就再次到达春分点。所以回归年就比恒星年短了,当然这只是表象,根本原因还是地球自转的进动导致的,这个差别就是岁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