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焕庸线的地理意义是什么

文/dawenxue

胡焕庸线奠定了我国人口地理学的研究基础。胡焕庸线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最初称“瑷珲—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先后改称“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一线”。

胡焕庸线的地理意义

胡焕庸线不仅是人口界线,同时为一条中国生态环境界线,即在胡焕庸线附近,滑坡、泥石流等地貌灾害分布集中;中段是包含黄土高原在内的重点产沙区,黄河的泥沙多源于此。胡焕庸线是适宜人类生存地区的界线,其两侧还是农牧交错带和众多江河的水源地,是玉米种植带的西北边界。同时,中国的贫困县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两侧。

胡焕庸线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线东南方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自古以农耕为经济基础;线西北方人口密度极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是游牧民族的天下。“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半湿润区、半干旱区的界线,是反映荒漠化最敏感的指示器之一。

由先锋国家历史杂志社出版的《发现西部》一书写道:“它还是一条文明分界线:它的东部,是农耕的、宗法的、科举的、儒教的……一句话,是大多数人理解的传统中国;而它的西部,则是或游牧或狩猎,是部族的、血缘的、有着多元信仰和生活方式的非儒教中国。”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以及中国近现代地理学创立和发展一百周年之际,地理学界给出了一份这样的答案。由中国地理学会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发起的这项“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评选活动,共发布了30项地理大发现,排在“珠峰测量”之后的,是“胡焕庸线”。

什么是胡焕庸线

“胡焕庸线”作为“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之一,不仅揭示了中国人口分布的空间异质特征,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中国人口与自然地理本底的高度空间耦合。

“胡焕庸线”是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1934年发现的中国人口分布密度特征曲线。这条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分界线直观地展示出东南地狭人稠、西北地广人稀的现实。与会学者提出,“胡焕庸线”从提出至今,仍能反映中国大陆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即东南密集、西北稀疏的不均衡格局。

小编推荐

1.2025年554分能考什么农林类大学 哪些大学值得报

2.2025北京物化生576分左右能上什么大学 可以报考的院校名单

3.2025年412分在辽宁上什么大学好 近三年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4.2025年499分在宁夏上什么大学好 近三年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5.2025福建物化生468分左右能上什么大学 可以报考的院校名单

6.2025年494分在浙江上什么大学好 近三年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7.河南高考位次92000名左右报什么大学好(2025年参考)

8.2025年279分能考什么理工类大学 哪些大学值得报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高三地理30分怎么补 提分技巧有哪些

24-12-30

高三地理基础差怎么补救 学习方法有哪些

24-11-30

福建11月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半期地理试题及答案

24-11-20

高中地理是越学越难吗 有哪些学习技巧

24-11-18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总结 有哪些答题策略

24-11-18

中国陆地面积世界第几 哪个省份面积最大

24-10-29

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是哪个 排名前十的省份有哪些

24-10-29

中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有哪些好处

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