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古今异义词与通假字

文/距离感

此文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以一己之力,凭借对时局的洞若观火和过人的辩才,终于使郑国免于灭亡,其临危不惧、解除国难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辩的杰出外交才能,为人赞叹。

古今异义

(1)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4)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5)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6)共其乏困(乏困,古义:指缺乏的东西。今义:指精神或身体劳累)

通假字

⒈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

⒉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⒊秦伯说 (说,通“悦”,赞同,高兴)

⒋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⒌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知足,满足)

6.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

作品背景

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晋国和楚国大战于城濮,结果楚国大败,晋国的霸业完成。在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协助楚国一起攻打晋国,而且晋文公年轻时流亡到郑国,受到冷遇,所以文公把新仇旧怨加到一块,于两年后联合秦国讨伐郑国。郑伯闻讯后,派烛之武面见秦穆公,劝他退兵。

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两国的矛盾表现出处处为秦国利益着想的样子,分析当时的形势,抓住利害关系,说明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利,灭掉郑国对秦国不利的道理,终于说动秦国退兵。晋军失去盟军支持后,也被迫撤离了郑国。此文即是记叙了这一历史事件。

小编推荐

1.上海人眼中的上海纽约大学是什么样的 教学水平如何

2.北京人眼中的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认可度高吗

3.申请新加坡公立高中的条件 利弊分析

4.为什么说物化地是理科中的理科 能报考哪些专业

5.出国读高中的费用贵吗 留学需要考雅思吗

6.高中的生物难吗 有什么学习技巧

7.2024深圳高中的国际部有哪些学校 值得读吗

8.华南理工大学在985大学中的档次 学校怎么样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高三语文成绩怎么上130 提分策略有哪些

24-12-05

高三复习语文的学习技巧 复习策略有哪些

24-12-05

高三语文怎么学才能快速提高成绩 学习技巧有哪些

24-12-03

高中语文成绩不好怎么提高 如何提分

24-11-30

高三如何提高语文成绩 有哪些学习技巧

24-11-18

高中语文怎么提高 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

24-11-18

高考语文选择题怎么提高 有什么技巧

24-11-18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和方法 有什么窍门

2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