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录取规则:
第四章 录取规则
?
第十二条? 文理科考生,录取时对已投档考生采用志愿优先的方法确定专业,没有专业级差,按投档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分数相同,按语文、数学、英语单科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同等条件下,少数民族优先录取。
?
第十三条? 播音与主持艺术、书法学专业,我校均认可各省相关艺术类专业统考(联考、校际联考)成绩,并认可各省投档规则,在已投档范围内,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依据专业成绩排序择优录取,专业分数相同,依次比较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含政策性加分)、语文成绩、数学成绩、外语成绩,择优录取,同等条件下,少数民族优先录取。
?
第十四条?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美术学、音乐学、舞蹈学、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我校均认可各省相关艺体类专业统考(联考、校际联考)成绩,并认可各省投档规则。依据各省投档原则,如果按综合成绩投档,在已投档范围内,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按综合成绩录取;如果按专业成绩投档,在已投档范围内,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按专业成绩录取。成绩相同时,依次比较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含政策性加分)、语文成绩、数学成绩、外语成绩,择优录取,同等条件下,少数民族优先录取。舞蹈学专业要求考生五官端正,女生身高不低于163厘米,男生身高不低于170厘米。
?
第十五条? 旅游管理(校企合作)专业报名及录取条件:
?
1.考生必须参加本人户口所在地省级招办统一组织的2020年普通高考报名,取得高考报名资格。只招收对本专业有志愿考生,对已进档考生按普通文史类、理工类招生录取。
?
2.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举止端庄,兴趣高雅,有志于从事空中乘务事业,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
3.年龄不超过二十周岁(2000年1月1日以后出生)。
?
4.男生身高172厘米~185厘米,女生身高162厘米~175厘米;身材匀称。
?
5.视力:目光有神,眼球大小适中,对称,无色弱、色盲。
?
6.五官端正、肤色健康,无“X”形腿、“O”形腿。
?
7.身体裸露部位无明显疤痕(女生:双臂半袖以下部位,从膝盖上10公分处以下部位;男生:双臂半袖以下部位),牙齿排列整齐、无明显异色;全身无纹身、无烟疤、无自残型疤痕。
?
8.无精神病史,肝功能正常,无各类慢性疾病。
?
9.新生报到入学后,学校统一组织专业复检,复检不合格者作退学处理。
?
第十六条? 地方公费教育师范生招生录取办法按承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费定向培养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实施办法》([2019] -39文件)有关规定执行。[本专业面向河北省只招收取得2020年高考报名资格的文史类、理工类高中应届考生,录取考生须签订定向就业协议。]
?
第十七条? 考生所填报的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则根据考生成绩调剂到其他专业录取,若不服从专业调剂,作退档处理。
?
第十八条? 对符合优惠照顾条件投档的考生,严格按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录取规定执行,优惠加分我校予以认可,按优惠后的成绩调档录取及确定专业。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能源动力类 |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本科)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人工智能(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环境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环境生态工程(本科) | 工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 | 教育学 | 体育学类 |
经济与金融(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能源动力类 |
书法学(本科) | 艺术学 | 美术学类 |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 | 艺术学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美术学(本科) | 艺术学 | 美术学类 |
音乐学(本科)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舞蹈学(本科)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生物工程(本科) | 工学 | 生物工程类 |
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 | 工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 | 工学 | 化工与制药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文化产业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民族学(本科) | 法学 | 民族学类 |
历史学(本科) | 历史学 | 历史学类 |
地理科学(本科) | 理学 | 地理科学类 |
生物科学(本科) | 理学 | 生物科学类 |
化学(本科) | 理学 | 化学类 |
物理学(本科) | 理学 | 物理学类 |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 | 理学 | 数学类 |
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翻译(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电子商务(本科) | 管理学 | 电子商务类 |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旅游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类 |
财务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物流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汉语言文学(本科)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新闻学(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体育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体育学类 |
教育技术学(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学前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小学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科学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 | 法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
大学录取结果一般需要14-30天公布,具体时间与录取批次、省份招考进度和高校类型密切相关。
录取结果公布时间的基本规律,高校录取结果公布周期主要分为三个关键阶段:
提前批(如强基计划、军事类院校):通常在高考结束后的7-10天内完成投档与结果公示;
本科批次:多数省份集中在高考后14-21天公布,部分省份因考生规模或政策差异可能延长至25天;
专科批次:一般在本科批次结束后15-30天内完成录取结果发布。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是河北省唯一一所民族类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河北省转型发展示范校、河北省教育评价改革试点校、河北省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校、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产教融合工程项目”校、“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应用型本科项目”校、国家民委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学校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承德,肇始于1907年创办的热河速成法政学堂,1915年改办为热河公立师范学校,1958年改为承德师范专科学校,1960年曾升格为承德师范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承德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改办为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更名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2014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8年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0年获批河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百余年弦歌不辍的发展历程,传承积淀形成“修德砺能、博学致远”校训和“同心砥砺谋发展、持之以恒攻难关、自强不息谱新篇”大学精神。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四个需求”办学理念,坚持“师范性、民族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定位,提出“三步走”建设特色高水平应用型民族师范大学的发展目标,形成了“师范底色、民族特色、应用型新色”办学特色。学校始终扎根承德大地办大学,累计为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10余万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占地面积69.3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8.6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7亿元。设有17个二级教学单位,51个本科专业(现有43个本科招生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历史学、管理学、经济学九大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2022人。在职教职工972名,其中,专任教师674人,博士教师108人,高级职称238人,“双师双能型”教师373人,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7支,获得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北省教学名师、河北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27人次。
学校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关键、以高阶学习为最终评价标准”的教学理念,聚焦“做强做特教师教育,做优做精新文科,培育做实新工科”的专业发展思路,推进“新师范”建设行动计划、高质量应用型本科教育行动计划、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立体教学传承创新实践。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河北省一流本科建设课程9门、河北省现代产业学院1个。获批国家级新文科1项、省级新文科1项、省级新工科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0项。近三年,获批省部级教改项目55项,荣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5项,其中一等奖4项。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二级)专业5个、完成进校考查专业7个。获批河北省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河北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河北省创业大学。
学校秉持“科研服务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的学科发展理念,建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科研育人体系和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机制,建有省部级重点(发展)学科4个、校级重点学科3个、特色学科3个、发展学科4个。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1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28项;现有国家级众创空间、河北省“互联网+”基础教育工程实验室、河北省文化旅游大数据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民委植物学重点实验室等16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2个国家级社会服务平台,与企(行)业联合共建市级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9个。
学校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育人成效显著。近三年,毕业生年均就业率87.59%,省部级及以上学科竞赛获奖799项。实施援疆就业“星火计划”和“西部计划”,已有94名毕业生扎根新疆、西藏,支援边疆建设。依托“一庄、一坝、一话、一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落地走实,先后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河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河北省文明单位、河北省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河北省教育系统志愿服务先进单位、河北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等荣誉称号。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师生自编自创歌舞剧《情系塞罕坝》,获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入选教育部“2023年度高校原创文化精品”项目,列入中央党校教学资源库,受到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导 。
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主动对接承德市“3+3”绿色主导产业,建设文化旅游、信息智能、清洁能源、生态环境、经济管理、教师教育六大专业集群。建成产教融合创新实验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研学体验基地,引进校政企合作项目15个,与40余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并承担“承德国家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承德清洁能源研究、承德文化旅游大数据产业研究两个分院建设。与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美国莫瑞州立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等27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开展合作交流。
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力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和硕士点建设,朝着建设特色高水平应用型民族师范大学的奋斗目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