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在江苏招生代码为:1844。财务管理专业代码为:09、录取最低分为508分,法学专业代码为:01、录取最低分为511分,工商管理专业代码为:06、录取最低分为505分,广播电视学专业代码为:05、录取最低分为505分,汉语言文学专业代码为:02、录取最低分为511分,对于2025年有意报考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的江苏考生来说,了解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的招生代码和专业代码是志愿填报的第一步。
院校招生代码 | 学科 | 专业名称 | 专业招生代码 | 最低分 |
---|---|---|---|---|
1844 | 物理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7 | 475 |
1844 | 历史 | 财务管理 | 09 | 508 |
1844 | 物理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36 | 473 |
1844 | 物理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32 | 462 |
1844 | 物理 | 智能制造工程 | 23 | 472 |
1844 | 历史 | 英语 | 03 | 506 |
1844 | 物理 | 护理学 | 40 | 483 |
1844 | 物理 | 工程管理 | 11 | 501 |
1844 | 物理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34 | 481 |
1844 | 物理 | 生物制药 | 39 | 478 |
1844 | 物理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35 | 462 |
1844 | 物理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22 | 476 |
1844 | 物理 | 制药工程 | 37 | 478 |
1844 | 历史 | 汉语言文学 | 02 | 511 |
1844 | 历史 | 市场营销 | 07 | 505 |
1844 | 物理 | 通信工程 | 25 | 474 |
1844 | 物理 | 软件工程 | 28 | 470 |
1844 | 历史 | 广播电视学 | 05 | 505 |
1844 | 物理 | 园林 | 41 | 497 |
1844 | 物理 | 水利水电工程 | 33 | 462 |
1844 | 物理 | 土木工程 | 30 | 462 |
1844 | 物理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26 | 464 |
1844 | 历史 | 会计学 | 08 | 509 |
1844 | 历史 | 日语 | 04 | 505 |
1844 | 历史 | 工商管理 | 06 | 505 |
1844 | 物理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31 | 462 |
1844 | 历史 | 人力资源管理 | 10 | 506 |
1844 | 历史 | 法学 | 01 | 511 |
1844 | 物理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9 | 482 |
1844 | 物理 | 环境工程 | 38 | 462 |
时间节点:密切关注江苏教育考试院公布的志愿填报时间,避免错过截止日期
梯度设置:前2志愿冲高分专业,中间志愿保底,服从调剂以防滑档。
注重专业选择与规划:提前了解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就业前景等情况,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学科优势和职业发展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避免盲目跟风报考热门专业。
选科要求:理工科专业普遍要求“物理+化学”,文科专业无限制,需结合自身选科填报。
留意体检和外语要求:注意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各专业对考生的身体条件和外语语种要求,如医学类专业对色盲、色弱有限制,非外语类专业主要以英语作为第一外语安排教学等,避免因不符合要求而被退档。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坐落于联合国“最佳人居奖”“世界美食之都”、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位于两个国家级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核心地域,三面环水,园林式校园智能化、生态化、开放化、人文化交相辉映。学院创办于1998年,2005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为独立学院。
学院举办方——百年名校扬州大学,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0个,博士后流动站22个;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3个,博、硕士生导师3500多人,自主培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外籍院士3人,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院现设有文法系、经济管理系、机械电子工程系、土木电气工程系、化工与医药系、旅游与艺术系、基础部等7个系(部),38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8大学科门类。学院目前在校生12000余人,校区占地面积800余亩,校舍面积28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00余万册,电子图书150多万册,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6000万元。在专业建设、授课师资、图书资料、教学实验设施等方面,充分共享校本部资源,其中主讲专业教师中教授、副教授比例达65%以上。近年来,学院着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水平自有教师队伍,推进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探索建立“讲席教授”制度,目前学院拥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0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中组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1人,入选省部级人才工程项目20多人,专任教师具有博硕士学位的教师占87.31%;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重点项目1项);承担最高人民检察院重点课题、司法部重点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等省部级项目40余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特等奖2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最高人民检察院理论研究成果二等奖等省部级及以上奖项近3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