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是考生人生路上的关键抉择,2026年高考日益临近,如何精准填报志愿成为考生与家长关注焦点。近期,张雪峰对强基计划发表看法,引发广泛讨论,许多人好奇强基计划是否等同于铁饭碗,本文将深入剖析强基计划,并为2026年高考志愿填报提供实用指南。
强基计划是教育部于2020年推出的高校人才选拔项目,聚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等基础学科,旨在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它改变传统按高考成绩依次录取模式,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等折合成本科录取综合成绩,高考成绩占比不低于85%,为打破“唯分数论”提供新思路。
张雪峰在解读强基计划时指出,该计划具有诸多优势,如能为学生提供扎实基础学科知识体系,由于高校在强基计划人才培养上投入优质资源,学生在学术研究、科研素养等方面将得到系统培养,未来发展有稳固根基。
不过,他也提醒考生与家长,强基计划并非传统意义上铁饭碗。一方面,强基计划学生在入学后面临严格考核机制,如阶段分流、动态进出制度等,学生若无法满足学业要求,将面临退出强基计划风险;
另一方面,强基计划虽聚焦基础学科,但基础学科就业相对对口且竞争激烈,学生毕业后想在相关领域取得突出成就,需持续深造、深耕,不断拓宽自身专业素养与技能边界。
2026年高考志愿填报呈现新趋势,随着科技发展与产业升级,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新兴专业报考热度持续攀升,这些专业契合当下社会发展需求,就业前景广阔,考生若对新兴领域感兴趣且具备相应学科基础,可大胆报考。
同时,高校专业设置优化、跨学科专业涌现,如智能医学工程、金融科技等,融合多学科知识技能,为考生提供多元选择,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除关注传统热门专业外,不妨深入了解跨学科专业内涵,结合自身兴趣特长与职业规划,选择更具创新性与发展潜力的专业方向。
此外,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考生志愿填报需更加注重院校专业组选择,要研究不同院校专业组包含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以及录取规则等,依据自身成绩、兴趣与职业目标,合理搭配院校专业组志愿,增加录取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