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认为,高考复读的增分效果因人而异,如果分数差距在50分以内,复读一年大概率能提升档次(如从二本到一本),但强调"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复读"。对于2026年是否有必要复读,需结合新政策(如复读生减分、公办高中禁招等)和个人情况综合判断。
张雪峰在直播中明确表示,复读增分50分以内是较常见的提升区间,但380分的极端案例属于特例。他分析道:"如果平时模考成绩稳定在一本线附近,高考因紧张或失误导致成绩低于日常水平30分以上,这类考生复读后大概率能恢复真实水平。"
从实际案例看,复读生的成绩提升呈现明显分化:
基础扎实型:平时成绩稳定但高考失常的考生,复读后平均提升30-50分,如山东某考生复读一年从550分提升至580分
潜力释放型:高中阶段未全力学习但理解力强的考生,通过系统复习可实现40%以上的提分(如300分→500分)
特例型:如甘肃考生杜宜轩从188分提升至568分,但张雪峰指出这类案例"拿特例当典型去宣传"会误导公众
值得注意的是,复读效果受多重因素影响。张雪峰特别提醒:"如果复读一年就有效果的话,唐尚珺不至于复读16年还考不上清华。"
他建议考生评估自身是否具备以下条件:
知识漏洞可系统弥补
心理素质能承受压力
有明确的目标院校或专业
2026年高考将实施多项影响复读的新政策,考生需特别注意:
减分政策:首次复读减30分,第二次复读减60分,这意味着复读生需要比应届生多考30-60分才能获得同等录取机会。例如某考生2025年考550分,2026年复读需考580分才能与应届生550分竞争同一院校。
招生限制:多地明确禁止公办高中招收复读生,复读生只能选择民办机构(年学费1.5-8万元不等)。更严峻的是,部分985/211高校宣布仅招收应届生,复读生即使分数达标也无法报考。
考试模式变化:2026年全国实行"3+1+2"新高考,复读生需面对:
选科调整(如未选化学可能无法报考临床医学)
赋分制不确定性(同样考75分可能赋分65-85分)
题型变化(数学新增"数学建模"题型)
在政策收紧背景下,张雪峰建议三类考生谨慎考虑复读:
分数差距过大者:与目标院校分差超过100分,提分难度大
心理承受力弱者:复读生抑郁焦虑发生率高达43%
经济困难家庭:民办复读机构年费用普遍超2万元
而对于以下两类考生,2026年复读仍具可行性:
志愿失误型:因填报错误被调剂至无法接受专业,且转专业无望
政策适应型:能快速掌握新高考模式,如山东某考生复读后适应"3+3"选科,最终提升6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