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理工大学共有65个本科专业上榜,其中全国排名前十专业共有4个,全国前二十专业达8个。天津理工大学优势专业有工程造价、船舶电子电气工程、航海技术、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轮机工程、功能材料、网络工程、动画、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以及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等。为广大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中提供重要参考。

2025年ABC中国大学专业排名 天津理工大学 | |||
| 排名 | 专业名称 | 评级 | 排名范围 |
2 | 工程造价 | A+ | 前2% |
| 6 | 船舶电子电气工程 | B | 前50% |
| 8 | 航海技术 | B | 前50% |
| 9 | 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 | B | 前50% |
| 11 | 轮机工程 | B | 前50% |
| 13 | 功能材料 | B+ | 前25% |
| 17 | 应急技术与管理 | B | 前50% |
| 19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C+ | 前75% |
| 29 | 摄影 | B | 前50% |
| 30 | 网络工程 | B+ | 前25% |
| 37 | 材料物理 | B | 前50% |
| 39 | 动画 | B+ | 前25% |
| 39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C+ | 前75% |
| 41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B+ | 前25% |
| 42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B | 前50% |
| 46 | 安全工程 | B | 前50% |
| 47 | 机械工程 | B | 前50% |
| 48 | 工业工程 | B | 前50% |
| 49 | 机械电子工程 | B+ | 前25% |
| 49 | 信息安全 | B | 前50% |
| 51 | 金融科技 | B | 前50% |
| 53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C+ | 前75% |
| 55 | 工程管理 | B+ | 前25% |
| 55 | 保险学 | C+ | 前75% |
| 56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B+ | 前25% |
| 56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B | 前50% |
| 57 | 物流管理 | B+ | 前25% |
| 58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A | 前10% |
| 60 | 社会学 | C+ | 前75% |
| 63 | 物联网工程 | B+ | 前25% |
| 63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C+ | 前75% |
| 64 | 产品设计 | B+ | 前25% |
| 69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B | 前50% |
| 71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前50% |
| 72 | 社会工作 | B | 前50% |
| 76 | 软件工程 | B+ | 前25% |
| 78 | 通信工程 | B+ | 前25% |
| 78 | 制药工程 | B | 前50% |
| 82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B | 前50% |
| 89 | 电子信息工程 | B+ | 前25% |
| 90 | 机器人工程 | B+ | 前25% |
| 90 | 应用物理学 | C+ | 前75% |
| 91 | 应用化学 | B+ | 前25% |
| 91 | 市场营销 | B+ | 前25% |
| 96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B+ | 前25% |
| 99 | 人工智能 | B+ | 前25% |
| 99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C+ | 前75% |
| 106 | 环境科学 | C+ | 前75% |
| 108 | 财务管理 | B+ | 前25% |
| 109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B+ | 前25% |
| 110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B | 前50% |
| 110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B | 前50% |
| 114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C+ | 前75% |
| 120 | 智能制造工程 | B | 前50% |
| 120 | 环境工程 | B | 前50% |
| 127 | 药学 | C+ | 前75% |
| 130 | 自动化 | B | 前50% |
| 134 | 环境设计 | B+ | 前25% |
| 135 | 日语 | B | 前50% |
| 144 | 工商管理 | B | 前50% |
| 151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B | 前50% |
| 206 | 视觉传达设计 | B | 前50% |
| 233233 | 汉语言文学 会计学 | B B | 前50% 前50% |
| 265 | 英语 | B | 前50% |
学校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工程造价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天津市优势或品牌专业,在电力系统等领域就业形势较好。
师资与规模
学校有教职工2052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82余人,本科以上全日制在校生28710余人。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等国家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