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北京高考生成绩排名在31000-32000名之间的同学可以报的院校有很多,其中包含有: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2专业组排名31656位、北京中医药大学的3专业组排名31409位、北京建筑大学的2专业组排名31409位、吉林财经大学的1专业组排名31126位、安徽中医药大学的2专业组排名31656位、福建医科大学的1专业组排名31409位等等。来高考小编整理出北京高考排名在31000-32000名之间的院校名单,方便2026年北京考生填报志愿。

1、北京工商大学在北京3专业组排名在31126位。
2、北京工商大学在北京4专业组排名在31409位。
3、北京体育大学在北京8专业组排名在31126位。
4、沈阳工程学院在北京2专业组排名在31126位。
5、北华大学在北京1专业组排名在31409位。
6、武汉工程大学在北京1专业组排名在31656位。
7、北京建筑大学在北京2专业组排名在31409位。
| 院校名称 | 专业组 | 最低分 | 录取位次 |
|---|---|---|---|
| 北京体育大学 | 8 | 524 | 31126 |
| 北京工商大学 | 3 | 524 | 31126 |
| 北京建筑大学 | 4 | 524 | 31126 |
| 天津科技大学 | 5 | 524 | 31126 |
| 沈阳工程学院 | 2 | 524 | 31126 |
| 吉林财经大学 | 1 | 524 | 31126 |
| 重庆工商大学 | 1 | 524 | 31126 |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3 | 523 | 31409 |
| 北京工商大学 | 4 | 523 | 31409 |
| 北京建筑大学 | 2 | 523 | 31409 |
| 廊坊师范学院 | 2 | 523 | 31409 |
| 北华大学 | 1 | 523 | 31409 |
| 福建医科大学 | 1 | 523 | 31409 |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2 | 522 | 31656 |
| 安徽中医药大学 | 2 | 522 | 31656 |
| 武汉工程大学 | 1 | 522 | 31656 |
| 西南民族大学 | 1 | 522 | 31656 |
| 西安工程大学 | 1 | 522 | 31656 |
| 北方工业大学 | 4 | 521 | 31900 |
| 廊坊师范学院 | 1 | 521 | 31900 |
| 山西大同大学 | 2 | 521 | 31900 |
| 山东中医药大学 | 1 | 521 | 31900 |
| 陕西理工大学 | 2 | 521 | 31900 |
注:以上表格中的数据均整理自各省考试新公布的分数线表。
1.冲:选择录取位次比考生位次高5%-10%的院校,重点关注专业组设置干净、转专业政策宽松的高校。
2.稳:选择录取位次与考生位次基本匹配的院校,优先保障专业满意度。
3.保:选择录取位次比考生位次低20%-30%的院校,确保兜底录取。
| 学校层级 | 推荐院校 | 志愿顺序建议 | 报考策略 |
|---|---|---|---|
| 冲 | 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京体育大学 | 放在前面(如第1到3志愿) | 冲更高层次高校,接受调剂 |
| 稳 | 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天津科技大学 | 中间段(如第4到6志愿) | 稳进理想高校+专业 |
| 保 | 陕西理工大学、山西大同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 | 后面(如第7到10志愿) | 确保录取,避免滑档 |
陕西理工大学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汉中,是全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1958年,为解决陕南基础教育师资和其他急需人才,汉中大学成立,1978年更名为汉中师范学院;1965年,适应三线建设战略需要,北京大学汉中分校在汉中设立,1978年北大分校撤离后,在原址建立陕西工学院;2001年,汉中师范学院与陕西工学院合并组建陕西理工学院,200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陕西理工学院更名为陕西理工大学。
山西大同大学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由雁北师范学院、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筹建,2006年正式挂牌成立。2016年入选山西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高校,2017年成为山西省唯一的厅市共建高校,2018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成为山西省首批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
学校由御东校区和新平旺校区构成,校园总占地面积2121.3亩,建筑面积90.3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34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87.51万册、电子图书113.97万册、电子期刊77.57万册。全日制本科在校生32045人,硕士研究生297人,继续教育学生2998人。教职员工2328人(不含附属医院),专任教师160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787人,博士教师428人(不含在读博士67人)。学校现有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1人,山西省学科带头人3人,三晋英才33人,大同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7人。现有本科专业74个,涵盖文学、历史学、农学、理学、工学、医学等10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山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8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临床医学专业通过认证。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类别、12个山西省一流学科。
伏虎山麓、南湖北畔,四海俊彦聚化苑;大江奔流、黄龙山映,桃李芬芳溢天下。
武汉工程大学创建于1972年,原名湖北化工石油学院,隶属湖北省。1980年更名为武汉化工学院,改由原化工部主管。1998年划转到湖北省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2006年更名为武汉工程大学。学校是一所以工为主,覆盖工、理、管、经、文、法、艺术、医学、教育学九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是湖北省“一流学科”培育建设高校。学校在2023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45位;在US News 2023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世界排名第935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9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