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线是什么意思

文/阳光

雪线,常年积雪带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降雪逐年加积,形成常年积雪(或称万年积雪),进而变成粒雪和冰川冰,发育冰川。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雪线的简介

雪线是在气候变化不大的若干年内,最热月积雪区的下限,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降雪逐年加积,形成常年积雪(或称万年积雪),进而变成粒雪和冰川冰,发育冰川。雪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高度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降低,反映了气温的影响。

雪线的特点

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降雪逐年加积,形成常年积雪(或称万年积雪),进而变成粒雪和冰川冰,发育冰川。

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

1、高度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降低,反映了气温的影响。在中国西部,从青藏高原、昆仑山往北到天山、阿尔泰山,雪线高度由6000米依次下降到5500米、3900~4100米和2600~2900米。再往北到北极地区,雪线降至海平面。

2、在气温相同的条件下,雪线高度取决于年降水量的多少。在青藏高原,雪线附近的年降水量为500~800毫米,雪线高5500~6000米;阿尔卑斯山脉雪线附近的年降水量达2000毫米,雪线高度仅2700米左右。祁连山东段的年降水量大于西段,雪线由东(4600~4700米)向西(5000米)升高。

3、地形通过影响气温和降水而间接影响雪线高度。北半球在同一山地,南坡的雪线通常比北坡高。但在喜马拉雅山,南、北坡的气温和年降水量相差极大,致使南坡雪线(4500米)比北坡雪线(5900~6000米)低1400~1500米。

雪线高度不仅有空间差异,在时间上也有一定变化。空气变冷、变湿,导致雪线降低;反之,引起雪线上升。这种变化有季节性的,也有多年性的。第四纪时期几次大的气候波动,出现冰期和间冰期,都引起雪线的大幅度升降。故古雪线升降是古气候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小编推荐

1.2025辽宁物化生651分左右能上什么大学 可以报考的院校名单

2.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属于什么档次 学校好不好

3.内蒙古丰州职业学院属于什么档次 学校好不好

4.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属于什么档次 学校好不好

5.2025年221分能考什么师范类大学 哪些大学值得报

6.陕西师范大学属于什么档次 学校好不好

7.2025年476分能考什么体育类大学 哪些大学值得报

8.2025年563分在广西上什么大学好 近三年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高三地理30分怎么补 提分技巧有哪些

24-12-30

高三地理基础差怎么补救 学习方法有哪些

24-11-30

福建11月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半期地理试题及答案

24-11-20

高中地理是越学越难吗 有哪些学习技巧

24-11-18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总结 有哪些答题策略

24-11-18

中国陆地面积世界第几 哪个省份面积最大

24-10-29

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是哪个 排名前十的省份有哪些

24-10-29

中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有哪些好处

24-10-28